今天我们继续聊苏轼,聊苏轼的爱情,因为一场酒宴偶遇佳人,最终抱得美人归。
苏轼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对自己的三位妻子都用情至深。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15岁时便嫁给了苏轼,这位美丽的女子,不仅是苏轼生活中的伴侣,还是他心灵的知音。夫妻两人非常恩爱,时常如影相随,只可惜王弗27岁时就病逝了。
苏轼把对妻子的思念和这段刻骨铭心的爱化在了那首《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续弦王闰之,心地善良,擅于持家,她陪同苏轼一起贬谪到黄州,陪同苏轼一起开荒于东坡,陪苏轼一起搭建了雪堂,于是才有了“东坡雪堂”,才有了千古名赋《后赤壁赋》,可以说王闰之是苏轼的患难之妻,陪苏轼吃了最多的苦,苏轼去世后也是和王闰之葬在了一起。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也是苏轼的最后一位妻子——王朝云,严格来说王朝云是他的最宠爱的妾室,后来苏轼被贬,身边的侍妾都离去了,只有她一人留在苏轼身边。
公元1071年,朝廷中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反对新法,苏轼被排挤出京城,担任了杭州通判。
公元1074年,苏轼应邀与友人一同畅游西湖,竟然遇到一生中最美的那株“芳草”。时值中午,朋友设宴款待苏轼,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朋友招来舞女们前来助兴。
随着悠扬的丝竹声响起,几位年轻貌美的舞姬翩翩起舞。此时,苏轼的眼神被一位素颜小美女深深吸引,别的女子都是浓妆艳抹,唯独她鹤立鸡群,清新淡雅,如出水芙蓉别具一格。
这位女子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还弹得一手好琵琶,舞技惊艳四座。
正在苏轼为小女子发呆之时,曲罢舞停,众舞姬纷纷为客人们敬酒。苏轼一见钟情的小女子正手捧茶盘款款向自己走来。。
待她躬身斟酒之时,苏轼望着窗外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暗处寄予了自己初遇小女子怦然心动的真情实感,说白了就是一首求爱诗。
原来那位小美女年方十二,名曰王朝云,自幼家贫,落魄为妓,喜欢吟诗作画,是苏轼的忠实粉丝,早就被大诗人的才华横溢所打动。
此后二人更是结下半生情缘,铸就了一段“风流佳话”。
唐宋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在家中蓄养歌伎。苏轼自命风流,当然不能例外。不过苏轼买下王朝云时,对方只有十二岁,尚未成年。所以真正纳她为妾时,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了。
王朝云初到苏轼家之时,是歌姬的身份。当时宋代达官文人蓄养歌姬,并不只是为了贪图声色,其实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如果家中没有歌姬,有时候还会遭人嘲笑。
王闰之生性平和,安守本分,从来不会干涉丈夫在外的社交活动,所以她与王朝云一直相处融洽。后来苏轼被贬黄州,王朝云已经年满二十,就正式被纳为妾室了。
苏轼家中歌姬、侍妾不在少数,但是众多姬妾中,最出名最受喜爱的就是王朝云。
苏轼写的是西湖旖旎风光,实际上却是他在政治失意落魄时邂逅王朝云的那份怦然心动。
朝云也真如苏轼所写,正像当年的西施追随范蠡一样,一生为苏轼红袖添香,慰藉苏轼那千疮百孔的一生。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最后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