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这题目,其实有些心理学家不建议对孩子得评价,但现实中我们不断的在对孩子进行着品评。有的是评价有较大的矛盾,另外的是因为评价而产生的矛盾。
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现实中我们对孩子有着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是社会(学校)的体系,另一套是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两套体系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往往出问题是我们用错了评价的体系,或用错了评价体系而误导了孩子。
那么,两套体系有啥区别?我试着分析一下
社会体系(学校)
学校是孩子们的社会,教育者是为了培养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建立了一套评判体系,这套体系是学校(或是公共的)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基本符合了社会对孩子的评判,其尽力培养孩子也符合社会遴选人才需求和学校的社会地位的需求,其评判标准无可厚非。
家庭的评判
其实家庭不应有过多的评判,即便要评判的话也不应该用学校的那套体系,学校是要遴选人的,需要有个高低上下,而且为了有个说法而制定很多标准作为标签,诸如: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等等多了。而且,作为学校的评判体系由于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很难顾及道个体的差异,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烦恼的根源,多是拿社会上的评判体系来评判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并非准确的标签,对标签不同理解又蒙蔽了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造成对孩子的误解。
两套体系的区别
学校体系追求的是共性
学校的追求的是公共行为的合作规范,之所以会有个性化教育一说,是因为有这方面的不足才会去提倡。家庭更应该重视孩子的个性的培养,如有矛盾,我们只需认清公共场所与家里的环境的不同而予以区别对待即可。
教学是寻求是一个评价体系
学校是为了一个维护公共体系,而制定一些规范并作为评判标准,作为标准大多数是有公共性的,对个体而言,在家庭和学校,由于场所不同会有差异或程度上的不同。
教育的评价体系是比较出来的
学校的评判是以群体的行为作为评价标准,比较众多孩子的行为综合出来的,没有聚焦到个体差异的不同,有部分不具有个性的指导意义。
那么作为家长因该怎样去做
自己的孩子无从可比
首先,孩子是自己的,学校的那套标准,只能是借鉴,关键是你孩子有短处,也有优于其他孩子的长处,有些则根本是没有标准可言,更不可以隔壁人家的孩子来比较。
去标签化
不要用那些标签化的标准来标注自己的孩子,看似一个行为,但其起因各有不同,行为的后果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标签化只适用于集体中的行为标注。
看见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要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行为背后的诉求是什么,说句可能大家不爱听的话,“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精心培养出来的”往往是你以社会标准评判出来的。有时我们更要包容孩子有点小的瑕疵。我们自己不是也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吗,为啥就那么不容孩子哪。
(有很多好老师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原因可能也在于此)
有时我们认为正确的未必就是真相, 有时现在正确的十几年后也未必,有时一般的标准从宏观的角度也未必是必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