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发过最幼稚的一个朋友圈是,向大家征集好书。是一年多以前发的。现在想来,及其幼稚,不但暴露出自己没进过读书的圈里,还暴露出自己无知还大胆,敢于暴露自己的无知。但同时,那条朋友圈,应该是我觉醒的一刻,即使是幼稚的,但同时是有价值的。当时是相信通过几本简单的书,就能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直到现在,才发现,这是一种痴心妄想,读书没有捷径,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认知的改变、知识体系的改变,均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
自从二胎在家,闲来无事,开始重启读书的系统,却发现无书可读,当时脑子里想的是,哪本书是经典,哪本书能经世致用,思维还停留在读平凡的世界、飘这些小说层面,真正让我顿悟,找到读书的圈的入口的一本书,应该是《思考,快与慢》,顿悟点倒不是书里面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而是仿佛打开了一个链接,里面提到了《黑天鹅》,就入手又买了黑天鹅,有一本书里面反复提到了《鞑靼人的沙漠》,就这样如同传染病一样,一个个的链接被打开,更多的书等着你去读,就一本接着一本的开始读,但是速度很慢,平均一个月读完一本,陆陆续续,有些书入手后感觉不是很好,没能坚持读下去,又为自己半途而废、浪费钱而愧疚。后来知道了阿猫读书,里面会推荐很多年度书单,就又激动又兴奋的迎接一本又一本的书。一年多后,回头看这些书,感觉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封闭的圈里,不断推荐给你的和链接给你的,始终逃不过同类书籍,不外乎育儿类、认知类、思维练习、管理类,个别几本小说。总体来看,确实都是开拓思路,但是仅仅是实用书籍,读多了,边际效应明显递减,从此这个圈无法再扩大了。我发现越依赖圈子推送给你的书,反而会让你深险圈中,难以自拔,就像图书销售,之间会互相推荐,互相写序和推荐信,这已经形成一种图书营销的常规手段。
直到遇到得到APP,给了半年的免费体验,对读书有了新的方法了,虽然是从一个小而封闭的圈进入了一个稍微丰富一点的圈,但是能同时免费浏览海量图书,还是感觉像自己突然捡到钱了一样开心。虽然不知道下一个圈是什么,但是开始考虑要不断的跳出读书的圈,进入新圈。
罗振宇阅读的方法又是一本让你提高阅读收率的方法,看完后不再为没读完的书而愧疚,同时给了无数个书单,如果不知道下一本书该读什么,就翻一翻,去下手,同时也了解了一种屏幕越大、读书越高效的观点,就入手一个PAD,比手机读书来的快。掌握精度、泛读、目录读等多种方式,消书率大幅提升,也再也不会傻乎乎的制定什么一周一本书的读书计划,现在读书,是同时会开启好几本书,兼具哲学、管理、通识、生活常识等的书,读难懂的书累了就看看通识,读通识乏味了就看看生活常识,了解营养、运动之类的,这样一周下来,几乎一天一本书。通过间歇式的读书,似乎记忆也更加深刻了。在不读书的时候,会在脑海里回顾知识点,与现实链接,看哪些知识要应用在哪个方面。与其空想创新,不知能不能行,不如拿来主义,用现成的方法和理论,直接开干,效率和品质都有保障。
绕远了,小结一下,读书是一个圈子,入圈很重要,但不能陷在一个圈里难以自拔,一定要在意识到边际效应不能扩大的时候转换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取决于你当前的需要,也可以取决于你的兴趣爱好。就像蜗牛在啃一个苹果一样,不要害怕,从表皮一点一点进入,然后可以转换方向,也可以一直往深里挖,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