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如愚。退②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即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是孔子所喜爱的最聪慧最有修养的一个学生。
②退:指散学回去。
③私:独处。这里指独自钻研和自我实现。
【译文】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整天从不表示异议,像是一个愚笨的人。等回去之后,省察他的钻研和实践,又能发挥所学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感知感悟:
扪心自问,像颜回这样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孔夫子却对其欣赏有加。
这一章的学习,让我想起了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曾被人调侃为:小学教室“闹哄哄”,高中教室“静悄悄”。我们一直在“学习”,学习西方自主讨论、探究式的课堂,所以,出现了一种“很活跃的现象”:很多小学教室里,老师刚刚提出问题,甚至还没有提出问题,教室里的小手已经齐刷刷地举起来。因为稍微迟疑,受表扬的“机会”就没了。说实话,我倒真心希望孩子们思考一分钟再举手,甚至,不举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他自己的思考就好。
在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了解道:其实,真正的西方基础教育课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热闹。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无论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在逻辑思维能力上,都不够成熟。真正的西方课堂上,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有时甚至表达言辞模糊。但是,到了高中,甚至大学,学生往往能够侃侃而谈,甚至展开激烈辩论。因为他们是从长期的思考中,慢慢走过来的,表达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而我们恰恰相反,究其原因,孩子们在经历了小学的这种强烈表现后,到了高中,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对抗,很多时候,往往选择沉默。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自主”就是放开手,让孩子们去做;殊不知,“Subject”一词,在英语辞典里是“从属”之意。即在教师的高效引领下,指导学生去学习知识,最终内化为学习的能力。若是,什么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那要教师做什么?
静静思考,新课改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到教学设计,小到每一个问题的表述。如何通过问题的抛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深层次对话,以及课堂到生活的有效延伸,都是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可以理解为“学习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
希望自己今后的课堂上,除了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自我的同时,也给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实践的机会,允许他们慢一点;同时,多关注一下像颜回这样的孩子。
感知于丙申年初春记于临邑邢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