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宫崎骏
18年前的童年记忆《千与千寻》已经重新上映了。
在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网上纷纷怀念这部片,怀念早已过去的童年。
记得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时的我,还是一个中二的初中生,看到的是异世界的奇幻冒险;长大后断断续续地看又有不同的感受:仿佛回到小时候,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只有自己在家,翻翻书,看看电视,躺在床上发发呆,听着窗外细碎的闲聊声...
在不同的年龄、心境,看到的故事都会不一样。这大概是一部经典作品的高级之处,你明明知道它要告诉你什么,但你还是想从头再来一次,可是他却告诉你:“你去吧,记得别回头。”
宫崎骏作品中对童年的怀念以及成长主题的表达,让动画不再局限于儿童,影响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日本著名的动画导演新海诚就是其中一个,日媒曾一度将其上升到“宫崎骏的接班人”。
而远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插画大奖得主菲利普·佐丹奴也称宫崎骏对自己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去年菲利普也来到爱丽丝绘本馆,讲起了他与宫崎骏的不解之缘。
在活动上Lisa老师问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你获得了插画大奖之后得了多少奖金?得到奖金之后去做什么了呢?”
菲利普坦言:“我当时得到了3万美金的奖金。博洛尼亚插画展让我到日本做一个设计项目,恰好我一直对日本非常感兴趣,宫崎骏对我的绘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所以我拿着奖金去了日本。”
Lisa老师又问道:“那你去见宫崎骏了吗?”
菲利普笑道:“宫崎骏的名气太大了,不过我认识了他的儿子。“
小时候的他内向腼腆,特别喜欢动物。于是妈妈送了他一本鸟类图鉴和一个望远镜,小菲利普花了很多时间观察鸟类,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画笔记录那些喜欢的动物。慢慢地,菲利普发现绘画让他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
之后他拥有了许多自己的作品,还尝试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在木板上作画。菲利普的画作中总是充满想象力的精灵和萌物、瑰丽的森林,加上善于运用重色的渲染让画面更加有神秘感,给人感觉像是西方的宫崎骏。
宫崎骏在一次采访中提起当时创作《千与千寻》的初衷,他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很难找到专门为10岁左右女孩创作的影片,他朋友10岁左右的女儿每逢夏季都会到他山边的小屋里来,在观察了朋友女儿后,他发现处于“前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许多对成人世界的想象,也有成长的困惑和迷茫。宫崎骏说,“我想做的是告诉孩子们怎样好好地生活在这现实中”。
影片中的千寻是个看起来迟钝、爱撒娇、爱哭又笨的普通的女孩。这不就是童年的我们吗?用最常见的话来说就是,还是个小孩子啊。
千寻是莫名其妙被带进一个异世界的。因为爸妈穿过了隧道,还未经允许偷吃了另一个世界的食物,变成了猪。为了拯救家人,千寻开始为掌管灵界浴场的汤婆婆打工,同时放弃了自己的名字,“千寻”变成了“千”。
其实在这个浴场里工作的人大多都是迷失了自我的孩子,眼睛里只看到金钱,或是金钱所代表的的人生欲望。
庞大的河神在浴场里被千寻的纯真感动,洗去污染才赠送河神丹给她;
无面人必须在浴场里呕吐出他的占有欲望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千寻之所以能够从头到尾不为欲望诱惑所动,就是因为她由始至终都能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纯真。
在孩子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对自己的嘉赏,快乐就笑,悲伤就哭,活得简单,才能幸福。当勇气因爱激发,就更加显得可贵。
《魔奇魔奇树》
作者:齐藤隆介
译者:彭懿
出品:爱心树
适读年龄:3岁+
内容简介:
豆太是个非常胆小的孩子,他最怕黑漆漆的夜晚,因为,他和爷爷住的小屋旁边,有一棵可怕的“魔奇魔奇树”。可是,这一天晚上,爷爷病了,为了下山帮爷爷请医生,豆太终于鼓起了勇气……
豆太为了救爷爷奋勇奔跑的情景,以及那幅明亮的魔奇魔奇树的璀璨画面,无论何时来看都一样令人震撼。
千寻的拯救与被拯救,无一不来自于她的纯真 ,《爸爸,别怕》则借用魔法的外壳,写出了另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故事。
《爸爸,别怕》
作者:白冰
绘者:胖蛇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读年龄:3-7岁
内容简介:
一直在被爸爸庇护的小熊卡卡有一天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那就是误食了兔子草的熊爸爸变成了一只柔弱的小兔子,从此后,娇生惯养的小熊走上了保护爸爸的征程。
成年人往往依据别人眼中的自己来判断自我是否成功、幸福。童年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不为外界环境所改变的执着。
作者:席璟
绘者:李巧巧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适读年龄:4+岁
内容简介:
尾生在桥下等一位女子,女子迟迟不来。尾生为守约定,至水涨潮也不离开。尾生脚下是一片奇特的海水,人入水中就会变成鱼,于是,尾生化身为一条鱼,在水中漫游,执着地找寻着女子...
所以自我表达的回归,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勇气,更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纯真和不为外界所改变的执着。这样即使身处欲望之中,一颗童心也总能引导自己走出迷惘。
(原创保护文章,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络作者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爱丽丝绘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