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二那年,教室窗外有一棵大金桂。秋季来临的时候,教社会的“小老太”每天领着我们,在树下铺报纸,捡花瓣,攒了满满一瓶。“回头放点糖,腌个糖桂花。同学们,到时候来我家吃桂花圆子。” 后来,每年的这个时候,老师家那一碗滑糯的“桂花圆子”成了心头久久的记忆,每每嗅到桂花那沁心的香甜,仿佛又尝到了那年的味道。
为了与这个城市的“桂花小姐”来场Big dating,我把每日的出行方式改成了骑自行车。骑车的好处与乐趣真是多多,锻炼身体不说,还可以自由变化每天的路线。今天高兴了走大路,后天腻歪了换小弄。看到喜欢的东西,诱人的美食,随时停靠。更别说这沿途的大小桂树,你想怎么看,怎么闻,随便,都可以。
却没料,这一切的美好被几天前的一件事给搅黄了心思。
初秋的清晨,凉风习习,不时从路边飘散来一阵桂香。耳机里罗振宇正要求导播把他俩(和罗永浩)头顶上的摄像机给撤了,理由是:“我俩四十多岁的男人,头顶都秃得差不多了,这台摄像机算是几个意思?” 一想到老罗的表情配上这锃锃发亮的头顶,笑得我失去了方向,不知该去哪寻找共享单车。幸好,小区门口正好停着一辆。于是掏出手机,对准二维码,可左扫右扫不见动静,“难道是我笑岔气,手太抖了”?又试了一遍,还是不行。正当我准备转身离开时,不料瞥见了令人气愤的一幕。车篮上的二维码被人用刀片狠狠地划了几道,绕到车后座,天呐,同样的二维码一角被刮得露出了底色。“什么人么?”我拿起手机给两个伤痕累累的二维码分别照了一张“工伤照”,并记下了车子的序列号。前一秒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按掉了充满欢笑的音频,想到这一幕,好像手中端着的一碗白糯清香的桂花圆子,忽然掉进了一只绿头苍蝇,冒汗,反胃。
“这车是昨晚停到我们小区后门的吗?”“用户是小区的业主吗?”“他私自占有多久了?”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像升腾的气泡,无法抑制得往上冒。从使用共享单车这半个多月来,我有见过用完自行车在路边乱停放的,有摘了车座,弄坏支脚倚靠角落的,也见过骑完停放在自己家把它锁起来的,而把二维码刻意刮花占为己用的还是第一次见。
带着众多疑问我打开了百度,上面所说的种种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都非常常见,但比起占为己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还有人把共享单车丢进黄河里的。What?~这是什么脑回路?不查还好,一查发现,全世界的“奇葩”还有相同的喜好。中国的,丢黄河。法国的,丢塞纳河,英国的,丢曼彻斯特运河。连我一直以为公民素质极高的新加坡也未能幸免,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就这样浸泡在或清澈或浑浊的河水里。
难道就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吗?
我拨通了ofo的400客服,把早上的遭遇复述了一遍,顺便将收集的图片和车辆号码报给了工作人员。接线小哥热情客气地对我表示了感谢,“请问你们对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处罚措施?尽量避免,减少损坏。”“公司也正在积极制定,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规则。”。。。。。。放下电话,前排同事笑着转过身说:“我们国家的人就是这样的,素质问题。一点小事,你还这么较真,好可爱。” “素质~~已经~~在慢慢好起来了,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问题。” 我不好意思地弱声回答。就在回应她的那一刻,我忽然想通了,其实我不是在生这世界上极小一部分傻X的气。而是,希望维护普通多数人的利益,期盼规则的完善,把可左可右的人播向更光明的一方。而这傻傻的,盲目乐观的楞劲,大概就是你口中的“可爱吧”?
“别人”的维护经验(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
1、法国,美国,英国,多数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在还车时还是依靠车桩。
2、 在哥本哈根,Donkey Republic要求每一个使用自行车的人,在使用后必须停回原本的租赁地。这要求使用者必须十分小心,一旦无法停回原地,就会面临信用降级和罚款。
3、在欧洲Dropbyke也是不需要固定桩,而且提供可以中途在任意地点锁车暂停行程的选项。Dropbyke要求用户在结束整个行程后,将单车停到公共自行车停车位;以及,拍照上传照片,以确定车被锁好,而且没有干扰公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