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小学自2016年实施“阅读滋养生命,书香伴我成长”的师生读书项目计划以来。最初的阶段在教师中开展“三一”、“四有”的读书学习活动。“三一”即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月读一本教育专刊,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名著;“四有”即有一本看家的教育理论书籍铺垫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有一位自己崇拜的名师作为学习效仿的榜样,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报刊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学校通过奖励赠书,免费订阅,配备书橱,随机阅读,分享交流等形式创设阅读条件,营造读书氛围,优化学习效果。
在学生中开展“晨读、午诵、暮省、晚听”的读书学习活动。晨读,即每天早晨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大声诵读;午诵,即每天中午学生集体背诵晨读时的经典诗词,领悟国学经典;暮省,即晚间活动前,学生就当天所读书目的某个片段或经在学生中开展“晨读、午诵、暮省、晚听”的读书学习活动。晚听,即晚间休息前利用歌路营公益助学校园广播网播诵适合学生倾听的《新一千零一夜故事》,丰富视听形式。学校通过寝室书橱、班级书柜,伙伴共享,父母共赏,故事叙说,读书之星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浓郁书香氛围中健康成长。最初阶段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环节化的读书方式让阅读活动日常化,机制化,校园阅读成了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校师生人文素养逐渐呈现出了用阅读塑造学校精气神的新气象。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和推进。2018年,在金塔县教育局的亲切关心和指导下,在沪江互加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金色童年网络直播间应运而生。自此,学生阅读活动取得了质的突破,学校读书行动迈向了高品质发展的轨道。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老师,是一个书香校园环境的营造者,一个主题书目和阅读计划的制定者,一个班级读书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一个文学文本的领读者和提问者,一个阅读习作的欣赏者和品鉴者,一次阅读分享的发言激励者和思维激发者。而要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首先要自己爱看书。
阅读需要规划。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规划阅读的能力。它是自主阅读有序、有效进行的必要因素。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过程中,对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方法、阅读行为、阅读展示等等都需要进行规划。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划是两个方面的,一是班级阅读规划,二是学生个人阅读规划。没有班级的阅读规划,学生的阅读规划也不会自然发生。
新学期,新开始,阅读作为持久促进自身成长的有效举措,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学初制订学期阅读计划尤为重要,以下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订学期读书计划:
用书丈量生命的长度(班级阅读小分队读书会)
——四(1)班读书计划
汉代文学家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丰富知识,提高理解能力;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阅读开阔视野,陶冶人文情操。阅读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阅读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非凡意义。可以说,阅读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始阶段,阅读更是尤为重要,但并不是孩子自觉自发行为,在当今电子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让孩子静心阅读、爱上阅读?
确实,一本好书能够让人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无限延长,在语文教学指导学生会阅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关于倡导“师生阅读”这一活动主题,按照“师生共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感受读书之乐。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口号
“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四、准备阶段
1.对学生暑假读书活动进行总结,做好学生开学收心工作,规划班级阅读计划,使学生提前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班级蔚蓝图书角借阅情况,做好图书分类,培训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对于阅读增添书籍进行指导,为学生储备丰富的读书资源。
五、活动内容
1.图书分类,组建团队
本学期孩子们升学五年级,图书角将会新增70本书籍,根据彩虹书籍70本,学生家中书籍,完全可以开展本学期阅读,开学初需要将以上书本按照类别分组,再确定借阅小组,组建读书管理团队,保障阅读的书籍与班级阅读按时间节点开展。
2.假期总结,榜单表扬
假期对学生充满惊喜和期待,放学时每人借阅2-3本图书角书籍和暑假新购买书籍,由早安童诗,亲子共读,生活漫画,金色童年打卡管理发布暑假打卡,优秀学生获得书籍和诗配画工具!优秀读书学生进行假期读书总结。
3.规划课程,融合阅读教学
针对今年改编的统编部教材要熟悉大纲,整体将系列阅读课程融合,课程中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是把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引导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因而,学生有读书愿望,有方法指导,兴趣自然提高。
4.实践活动,好书推荐
阅读教学要形成体系,课内课外要结合起来,向学生推荐好书尤为重要。什么是好书?对小学生来说,喜欢读的书就是好书。在其内容中有正面的引导,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不断增高,当孩子们领略到读书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时,便循序渐进,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作品,像曹文轩、沈石溪的系列丛书,逐渐提高学生读书的层次、阅读深度和认知水平。
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依托,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则难以收到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读书卡”“诗配画”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增强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5.养成良好习惯,阶段反馈
一是让阅读生活化。教会学生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来读书,课间、饭后、睡前、节假日,莫不是读书的好时机,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养成标记,记录关键内容的习惯,完成读后反思的习惯,通过长时间与书相伴,阅读成了一种兴趣和休闲活动,书成了孩子生活的伙伴,乐于分享。
二是记忆常态化。宋代学者陈亮云说:“童子以记诵为能”,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结合学校诵读计划,每天至少背诵一首课外古诗词或经典童诗,完成周内一篇课内要求背诵篇目。同时通过故事续写,绘本创编,讲故事等形式善思善学,把记忆反馈作为阅读常态,认真做好彩虹花晨读的诗歌抄写,诗配画理解,每周六优秀作品进行站评分享。
三是朗诵艺术化。数字智能化时代,艺术人人触手可及。利用便捷的朗读软件如:喜马拉雅、为你读诗等,让学生小打卡进行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把文学、音乐、有声语言有机结合,给人以艺术享受,带给人愉悦的共鸣之感,它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诵阅读的兴趣。让大声朗读成为常态,注重感情的培养,让诗词充满生命力和张力。
6.提高阅读要求,提升阅读品质
现在班级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阅读要求。首先是阅读数量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40万字以上。按班级人数,兴趣,阅读量,结合书籍类别,如整本书,科幻,童话,历史,绘本等分为小组,4-6人即可,在小组内完成阅读,同时可以进行交流,研讨,分享,让学生把书读进去,保证一学期学生在高品质要求下达到十五本以上,重点鼓励阅读困难的学生,从小范围的分享到全班分享,办公室讲故事等形式,增加自信心,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如做读书笔记、读书卡、诗配画、画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品评鉴赏,实现语言的内化于心,让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提高自己阅读水平,使阅读不流于形式。
7.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
古人云:欲教子先正其身。要想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就必须先要做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让书走进家庭,让亲子共读成为促进亲子关系,创建书香家庭,促进家校共育的有力实践,班级在学校阅读计划和亲子共读中已经形成了良好开端,接下来是让学生成为链接携,在周末坚持阅读,分享打卡,让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书籍的殿堂,享受书籍带给我们的快乐。给孩子童年最美的陪伴。让家长成为学习家长,树立榜样模范,相互影响,形成网络社群化学习圈。
六、内化深入,构建体系
建构班级“整本书”创意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推进与深化,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旷日持久的热情和坚持,拥有较强的内功和张力,还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对“整本书”创意阅读作出科学理性的思考。
1.建构特色阅读制度
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要提高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速度,重要的是建立好“整本书”阅读的个性化制度。这种个性化制度,不是逼迫学生阅读,而是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激活阅读动力,激励阅读深入,共享阅读成果。这样,班级整本书阅读才能做到有声有色。
2.“时间制度”——“微信签读制”
课标规定,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曹文轩的《草房子》约2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读《草房子》这样的书7—8本。这只是“底线要求”,如果要加大“整本书”阅读总量,就需要明确的时间安排,并赋予有效的督促与检查。为此,建构了“整本书”阅读的“微信签读制”,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班级整本书阅读的“微信群”,每天让学生或家长在群中进行1-2分钟语音汇报,汇报内容包括:阅读书名、阅读进度、阅读感言、精彩片段诵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音频分享,学生和家长十分欢迎。
3.“漂流制度”——“阅读漂流车”
整本书阅读的“书架”“书园”“书库”,怎样建构呢?我想到“图书漂流”,它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之旅,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整本书阅读因传播而美丽”。为此,我们可以跨年级建立了“读书漂流车”,实现资源共享。
4.“分享制度”——“开卷五分钟”
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除过每日一诵,有主讲者领读,内容自选阅读主题,自制媒体课件,自定分享形式,这样就形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分享制度。
5.“评价制度”——“多元评价卡”
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推进,离不开评价制度。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整本阅读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又不能用简单化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为了促进“整本书”的整体阅读质量,我设计了“整本书”阅读的多元评价方式。
七、细化活动,推进进度
第一周:学习学校读书计划,制定年级、个人读书计划,班级建立图书角;启动“诵读经典,诗话人生”诵读活动;
第二、三周:班级继续捐书扩大蔚蓝图书角;建立班级读书口号、班级读书督查组;
第四、五周:开展班级读书会、举行“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读书交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班级内交流);
第六、七周:参加“智慧芳园,一字千金”书评活动;
第八、九周:参加“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第十周:参加经典诵读背默竞赛;
第十一、十二周:开展“智慧碰撞,亲子读书”活动;
第十三周:参加“我的读书格言”征集活动;
第十四周:班级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
第十五周:参加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第十六、十七周:参加读书手抄报竞赛;
第十八、十九周:上交读书摘录卡、评选“读书大王”。
以上是本学期班级阅读的规划,还有很多结合实践的改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阅读也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守正,坚守语文学习真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更要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利用自由活泼多样形式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受益阅读,为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