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成功学,并不是看不起这个流派,只是看不惯而已。曾几何时,也年少轻狂过,也想学学怎么成功。后来发现,有的人学了有用,有的学了就没效果。到底哪些人学了成功学收获最大呢?
是那些小富即安的实干派。
毕竟成功学并没有教任何方法,除了教你怎么给自己催眠,还有制造焦虑,好像就是这两个核心大招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必胜的方法,都是“对的方法+对的机遇+对的环境”。对于小富即安的实干派,方法他们是有的,环境也有了,现成的团队,现成的行业,现成的产品,无非就是动力不足而已。
那么成功学给的作用就是通过制造焦虑,让人发疯的干。但是发疯也有期限,一般热血烧一个月,也烧快烧完了,为了让效果更持久,就要学一些自我催眠。这都是有效的方法。
说起最经典的一句制造焦虑的话,现在的很多鸡汤文里也经常提到:
起点不如你的人,比你更优秀;比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马上就燃爆了,恨不得马上去行动。
但是现在的人发现,听完很燃,马上该去干嘛呢?行业风口在哪里,产品同质化严重,方法也不懂。到处都碰壁,结果还是没出路。
过去十年还可以炒房,可眼下,炒房风险太高了,海南已经涨停板了。就算房价上涨的空间无限,也没用了,停牌了,没得玩。现在真的是炒房变成房东了,以前这句话是形容房价下跌的,现在用来形容房价上涨,竟然毫无违和感。
未来还有什么是风口呢?
看来只能是自媒体了。
其实自媒体自古就有,从最牛的自媒体,当属李白老人家了,一无靠山,二无家业,最后竟然让他圈粉无数,而且当时还是有很多官方大咖还在发光发热的时代,一个小书生竟然也能逆袭。
古代的大神说明不了什么,说说现代的,就说最近的大神,老罗,说个锤子。
反正最近的锤子发布会,大家都知道。老罗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知道做出来的产品不咋地,还贵的要死。但是他内心深知营销套路,提前三个月开始造势,只要势头造得好,屎也能卖出好价钱。他也知道不需要按常理出牌,心想,按常理出牌,还是我老罗吗?
你看,从古代的李白,到今天的乔布斯,哪个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反正先吆喝着,造好势,搞好各种噱头,只要老罗唱的漂亮,这手机,就当做演唱会门票好了。
你以为锤子走的产品路线,但是人家老罗玩的,是网红路线。
什么是网红路线?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我卖的,就是比外面贵,即使这样,还是很多人疯了似的买。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现象,而且好像违反了很多的常规营销套路。但是没问题的,所谓的套路,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不管有没有套路,只要有结果,就是对的。
所谓的网红营销模式是什么?
在这种模式里面,产品是次要的,网红的人才是关键的因素。只要人红了,卖什么也不重要,因为都可以涨价卖出去,利润比其他友商都要高。
因为网红营销模式里,用户真正消费的,是对于网红的崇拜感,根本不是产品的功能。至于这些产品是不是能真正产生效果,谁知道呢?
正如最近看到一个网红在推出一个关于《如何打造淘宝店》的课程,结果这个课的销量扑街了。
其实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网红哪有时间真正能管理自己的店呢?都是外包给别人打理的。
举个例子,去年闹得挺火的薛之谦的感情事件里,薛的合伙人兼前女友,就是一个在后台负责运营的人。而薛就负责到前台做推广,各种装疯卖傻,分工很明确的。至于说让网红能把店铺运营起来,相信很多人打死都不信的。
正如锤子手机,老罗自己也不会做手机,也是找团队来研发、生产。老罗很清楚自己的强项,就是会营hu销you,你看郭德纲开专场,罗振宇开跨年演讲,不是也一个人收费几千吗?
所以来买手机的人,并不是来买手机的,是听了我的演讲,补票的,而且听完演讲还带一台高端智能手机作为赠品,多有面子?
但是有没有可能有些人用过手机不好用,然后粉转路人,路人转黑呢?
当然有可能,但是你要知道,老罗让这些人从粉转黑也就是一场演讲的功夫,如果不行,那就两场。反正一年365天,多讲几场,这粉丝就都回来了。而且老罗背后还有营销经费,这点经费如果用来打广告,还不够广告商打牙祭呢。但是如果用来公关,打通各大平台的大门,让老罗上去演讲几场,这粉丝的信任度不都回来了吗?
花这点钱去做演讲,比在各大媒体上去打广告高效多了。
只要粉丝信任度上来了,明年又可以继续卖高价票,反正我就是黄牛,粉丝就是韭菜。
结尾
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信任度与现金的交换,只要网红跟粉丝的信任度足够高,就能换取足够高的财富价值。因此信任度就是关键。
在我的文章里,基本都会有一些方法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谈,增强粉丝信任度的方法是什么呢?
作品。
不管是哪个自媒体,都一定有至少一项作品,可能是:
文章、电影、短视频、语音分享、视频课、音频课、直播等等,这些都是线上的,比较简单,而更难的,是线下的活动,比如沙龙、公开课、咨询、私人教练等等这些,也是可以做的,而且是长期做的。
所谓的长期是什么概念呢?
要看你的传播渠道的权威性。如果走的是央视1/2/3套,或者主流视频网站,那圈粉力量绝对是刚刚的,这样也不用太频繁曝光了。但是上这些平台,成本也很高。如果只是找其他名气不大的平台,那就要考虑多做一点了。如果是个人自创平台,那就要每周都要有活动,如果是公众号、短视频这类渠道,更要日更。
哪种方法最好呢?
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优势,有的人擅长演绎,那就适合视频;有的人上场思考,那用文字表达比较好;有的人声音比较好听,用音频比较好。选择哪种方法,可能跟兴趣相关,可能跟个人特长相关,我就不给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