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飞儿
出外讲课,每次讲基金的课,经常有学员问到如何选基金的问题,对于理财经理或理财顾问们,推荐基金也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今天不妨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经常听到的选基金策略,包括选机构、选基金经理、看历史业绩、看回撤率等。但即使按照这些标准去选出来的基金,仍然经常会出现“买之前基金业绩都很好,为什么买之后业绩就变差了?”这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聊聊在选基金的时候,经常会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历史业绩好的基金就一定是好基金
很多人选基金的时候都喜欢看基金业绩排行榜,有很多购买基金的网站都有基金业绩排行榜,给大家从业绩表现方面选基金提供了方便。历史业绩表现好的基金,通常会成为首选的投资对象。但是,历史业绩好的基金就一定是好基金吗?就偏股型基金而言,其实不然。
为什么呢?
1、股票市场风格切换太快,某只基金的偏好风格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取胜,但市场风格变化之后原有的风格未必仍然占优势。
每只基金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有些基金倾向于投资某个行业,有些基金倾向于投资大盘价值股,有些基金倾向于投资中小盘成长股,无论是哪种风格,在风格不断切换的市场中,都不可能成为长胜将军。
例如,2013年市场风格严重偏向于“小盘成长型”。2014年券商、保险大涨,“大盘价值型”明显强势。到了2015年“大盘价值型”直接熄火。2016年大家都“趴窝”。2017年又出现两极分化,“大盘价值型”又开始高调起来。
对于倾向于投资某个行业的基金而言,随着行业周期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的突然转向,曾经的“风光无限”,也可能突然变成“昨日黄花”。
对基金而言,凡是契合市场风格的,业绩就不错。一旦市场风格转换,基金仍按原有的风格走,业绩表现可能就会差强人意。
2、一只基金前期业绩好,会吸引更多投资人买入,最终会导致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基金规模过大会给基金的运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规模大的基金建仓慢,调仓也慢,不如规模小的基金“船小好掉头”。当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后,投资风格很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使过去的业绩失去参照的价值。
3、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历史业绩好不代表未来业绩一定好。
股市总是变幻莫测,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太多,某只基金在过去业绩表现好,是因为踩对了节奏。但谁也不能保证一直踏准节奏,这就是基金业绩难以持续保持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做投资总不能寄望于运气,没有人运气会一直好。
4、如果同一类风格的基金,在同一时期某一只基金业绩表现比较突出,其它基金表现都不好,不代表这只基金就是好的投资对象,反而要警惕。
同一时期某只基金业绩表现比同类风格基金突出,不代表一定是基金经理及其管理团队比别的基金经理水平高,有可能是基金管理团队采取了冒险的激进策略,刚好成功了,带来了亮眼的业绩数据。
比如某些量化基金把本来用于控制风险的风险对冲手段,变成主要盈利的工具,在市场突然暴跌的时候赌对了方向,赚到了钱。就好像一场足球比赛,教练冒险孤注一掷,让守门员冲到前面,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表面上是赢了一场球赛,但实质是一种赌博,运气好赌赢了罢了。一旦赌输了方向,自己的大门空虚,反被对手破了,就会输得很惨。
大家都知道,凡是赌,失败的概率都比成功的概率要高。所以,同一时期业绩表现明显异于其它同类风格基金的,不代表一定就是好基金。
所以,只看业绩选基金,就跟只看是否有钱来选对象一样。正如有钱的人不一定就是好人一样,历史业绩好的基金也不一定就是好基金。
误区二:选明星基金经理就能选出好基金。
追逐明星基金经理来选基金也是很多基金投资人喜欢参照的标准,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基金业绩好是因为基金经理管理水平高。
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对基金业绩确实起到不小的作用,但依靠基金经理来投资基金取胜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因为能坚持五年以上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在国内是极少的,能坚持十年以上持续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就更加稀有,即使在全世界范围,为数也不多。
国内基金经理普遍偏年轻,只有经历至少两轮以上牛熊转换,仍然持续保持好的业绩的基金经理,才是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
而且,就算找到了连续五年管理基金的业绩都跑赢大市的基金经理,但那也只是他过去的业绩表现,并不代表他未来也能继续保持这么好的业绩表现。比如曾经赫赫有名的管理华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在离开华夏基金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说明即使是业绩卓越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很难一直保持辉煌。
何况我们的A股还是明显的“政策市”特征,除了纷繁复杂的干扰因素,有哪个基金经理又能始终准确无误地预测政策的变化,进而作出正确的策略呢?
市场在变,政策在变,人也在变,把赚钱的希望寄托于一个人身上,也跟赌博差不多。
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能大家更困惑了,既然历史业绩、基金经理这些关键因素都不能保证基金未来的业绩,那我们该怎么选基金呢?
其实,股市变幻莫测,无论怎么选基金,都不能确保一定可以赚钱。真正能提高基金投资赚钱概率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怎么选基金,而在于科学的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