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媒介即隐喻”,媒介并非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任何一个媒介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这次作者又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媒介即认识论”。
无论在任何时间,媒介都可以自主地连接到一个新的领域,所谓媒介具有主导力量也就是如此。它能引导我们形成新的思想,总结自己的生活经历,甚至对于真理的定义也会被媒介所左右。
认识论又是什么?认识论就是关于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一门复杂的学问。真理的定义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参与。
书中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学生写的论文的某一个援引被他的老师所否认,老师认为这样的证明方式是有失偏颇的,应该用已出版的文献中的引文来代替,但是学生极力证明该援引的正确性,理由就是当时有人在场。学生对着老师举了很多事实意图表明:思想的准确性与表达思想的方式没有一点关系。他就是想发问:为什么可以相信印刷的内容而不是口头的引用呢?但是老师给了他这样的答复:思想的准确性依赖于思想的表达方式。
在学术界里,已出版的文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远超过口头的表述,前者是经过调查者的反复思考、甄别、取舍后得出的产物,而口头表述却只是一个传言。书面文字可以长久存在,口头表述却即刻消失。
在早期,印刷术对于真理的解释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性,它使得公众话语更严肃。但随着新媒介的产生,比如20世纪后半叶,电视催着社会进入了娱乐时代,电视艺术在大部分人心中基本取代了书籍文字。真理的定义也被左右,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说话的内容都被大幅度地改变。
到现在,电子媒介已然成为社会主流,很多人已经沉迷于电子阅读无法再回到传统的纸质阅读(我所说的电子阅读是指只读文章不读整本书),与之相带来的后果就是人类的思想浅显化、碎片化,很难凝聚很难深入。媒介的变化确确实实在改变人们思想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变化。美国新闻成了可笑的“娱乐”节目和美国总统的形象影响选举就是电视艺术这一新媒介所带来的影响。
阿道司 赫胥黎说:人们往往会爱上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这句话现在看来并没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