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一生,是高度浓缩的。波澜起伏,却只有短短的27年。每每让人生出“人间好物不坚牢”之叹!
宗室后裔和早负才名,使李贺对自己的前景有异乎常人的要求和期许。
李贺是郑王的后代。郑王是谁呢?李渊的叔父。所以算起来,李贺算是唐朝宗室的一支,大概是和西汉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差不多的一类宗室。然而和刘备出于政治目的打皇室后裔旗号不同,李贺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高贵的出身感到骄傲。然而,自李贺父辈起,就已经家道中落。所以,李贺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家声。
提到才华,李贺也是属于“小时了了”的早慧派。他7岁的时候 ,就已经名动京洛了。他的作品传到韩愈手里的时候,韩愈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大神,要是古人也就罢了,毕竟也不能穿越。但既然有幸生在同一个时代,我岂有不追之理!”当韩愈和朋友见到李贺的时候,也是惊呆了。因为到了这时他们才知道,大神原来是一个总角孩童。亲眼目睹李贺援笔立就《高轩过》之后,韩愈被折服了。本着“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原则,韩愈从此成了李贺的忠实粉。李贺也因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的推重而名声愈振。
有才华,有天赋,还很努力,这样的人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越来越有才华 。李贺是诗坛上有名的苦吟派。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弱的毛驴,带着童仆,背着书包出门去寻找灵感。有诗情马上写下来,放到书包里,等晚上回到家,再逐一加工、完善和整理。他的母亲看到书包里有很多诗句,又心疼又生气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在这样的刻苦下,17岁的时候,李贺就已经两鬓苍苍了,当然也是佳句迭出。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更何况,李贺还自认是宗室之后,对大唐江山本就有责任。所以,17岁的李贺磨刀霍霍,希望能尽快大展身手。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所有生不逢时的才子一样,李贺很快遭到了有心人的算计。他们以李贺父亲名“李晋肃”为由,阻止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作为李贺的粉丝和文坛的泰斗,韩愈写了《讳辩》以为,力挺偶像。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北。最终李贺愤而离开考场。
无缘考场,无法赢得功名的事情,给了李贺很大的打击。之后在韩愈的帮助下,李贺还做过一个九品的小官。然而官场依旧失意,做了三年却升迁无望,反倒是见识了不少官场上的门门道道。
所谓的高贵出身、惊人的才华,和怀才不遇的现实形成的落差,使诗人无法平静。“宗孙不调为谁怜”就是他心境和处境的一个真实反映。
20岁之后的李贺,进入了长期抑郁感伤的人生阶段。他焦思苦吟,以诗言志,写下许多托物言志之作。其中《马诗》23首,几乎首首都在抒发诗人“少年心事当拏云”的豪情,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期盼。
然而,李贺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物质上的贫,身体上的病,和精神上的穷,很快摧毁了他。几乎可以这样说,20岁的时候,李贺基本上已经开始走人生的下坡路了。27岁的时候离世,留下“芙蓉泣露香兰笑”“黑云压城城欲摧”“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的不朽诗句。
那么,其他大神20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诗仙20岁时,正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和扬雄故宅呢!他一直到42岁的时候,才应召入长安。
诗圣20岁时,正在吴越旅游,而且一玩就是多年。24岁,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榜了。
孟浩然20岁,也在鹿门山游山玩水呢,时而写写游记。23岁,他和朋友在鹿门山隐居了。38岁的时候,孟浩然才第一次到长安参加考试。
这些大咖身上,完全看不到李贺“成名要趁早”的焦虑。
人乎?时乎?势乎?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