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决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 村上春树
对于忽然火起来的无论什么,我都会抱着等一等,放一放再去看的态度。于是,在武志红老师最火的那段时间,在他作品热销,各种推荐刷屏的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太多去关注。反而是前段时间,《巨婴国》实体书全面下架,倒是引起了兴趣(逆反心理还是猎奇心理作祟么…)。
在微信读书上找来电子版。通篇读来,感觉不能算是认真的心理学书籍吧,有些观点不可证伪,由病例总结建模没问题,但模型的验证改进呢?整本太罗嗦并略显重复,篇幅压缩到1/4甚至1/5都是可以的。不过,一本书一个观点,能够引起反思和探讨,那就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自己进行了剖析,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书中的很多观点吧。
引发我感触最多的是其中一篇《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
“人生最大的噩梦是,你身边有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TA都要来纠正一下。并且,你必须按照TA的莱,否则不罢休,一件小事的纠缠,都能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我的一个朋友A姑娘,她的前任,就是个控制狂,无论什么都要管。A姑娘,从小就是个乖巧的姑娘,家教甚严,而前任是她的初恋。
那时候大家都还在学校,在校期间,生活很简单,无非是教室宿舍食堂,两个人天天见面,所以也还好。然而一旦到了寒暑假,A姑娘就开始了如履薄冰的日子:短信5分钟(是的,那是个还没有微信的年代)之内不回,催促的短信就会过来,再不回就是电话过来直接一顿斥责;出门同学聚会必须报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见了什么人;甚至还挑剔A姑娘的朋友(A姑娘曾小小崩溃过:我爹妈都不管那么多)…
我们眼见着A姑娘身上的光芒慢慢减弱,眼见着A姑娘慢慢变成一个谨小慎微,总有心事的姑娘。
“任何失控对于控制者来说都像地震般,所以控制者会尽一切可能让事情尽快恢复控制,所谓控制,也就是——事情和他们想象的是一样的。”
在A姑娘的谨小慎微下,他们依旧爆发了两次大的争吵。确切说,是前任单方面的发怒,A姑娘的隐忍求和。
一次是在A姑娘生病的时候。当时,她和对面宿舍的几个姑娘(我就是其中之一,嗯)一起突发高烧。前任陪着她去挂了两瓶水,打了退烧针。在吊瓶里激素加上退烧针的作用下,烧暂时退了。前任送完A姑娘回宿舍,就安心回宿舍打游戏,并嘱咐A姑娘好好休息,第二天周末他和室友约了去“开黑”,没时间顾她。
A姑娘来我们宿舍坐了会儿,聊了会儿天,就回去休息了。第二天,高烧又起。她电话前任,说自己又高烧了。开始电话还很正常,挂了电话,A姑娘来我们宿舍,抱着我哭了起来。原来前任得知她昨天来了我们宿舍之后大发雷霆,说让她好好休息她不听,现在又发烧了;他已经和室友约好要去“开黑”,才没有时间管A姑娘。并且他质问A姑娘,说自己是对生活有安排的人,A姑娘这样做,是打乱了他的安排,说A姑娘这么不听话,还要怎么在一起。随后愤然挂了电话。
一件小得不能在小的事情,但是就因为现实和控制者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就引起了这样一场大爆发。控制者的认知是:你烧退了,那就是好了,只要你好好休息,就没事了。现实是:激素和退烧针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后续再反复很正常,还需要继续治疗。控制者的原计划——和室友出去打游戏被打乱,于是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颠覆了一样,他没办法接受任何变化,于是开始狂怒。连最应该关心的A姑娘的病情,都已经不在乎了。
“一个人如果太考虑别人,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但身体总要做一些努力,去找回自己失去的韵律与节奏。”
可能爱情真的是有点盲目的,尤其是初恋。那次之后,在A姑娘的努力下,他们和好了。A姑娘依然在她的爱情世界里跌跌撞撞,处在一条短信、一段对话都能引起大爆发的阶段。看她为此胆颤心惊、似临深渊履薄冰地缓慢前行,我们都心疼到不行。
A姑娘开始消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起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挑食的她,忽然开始吃不下一些食物,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些,都是前任爱吃的。
第二次大的争吵,是他们分手的直接导火索。某个寒假,宿舍的云南姑娘约我们去云南玩。就在大家都在很开心地做计划,排路线,研究吃的时候,A姑娘忽然说,她不去了。一问,果然又是因为前任。其实我们都说过可以约他一起的,因为同去的,也有同班/同院系的男同学,都认识。然而,他自己不愿意去,他也不愿意让A姑娘跟我们一起去,自然又是一顿数落和指责。他是个不爱出行的人,而A姑娘刚好相反,因为顾及他的心情,A姑娘已经推掉了太多了出行。
其实劝她分手的话语就在嘴边了,却又硬生生吞下。“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劝和不劝分”什么的俗语最惹人厌了。而且,感情也确实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A姑娘自己放不下看不开,我们劝再多也没有用。
“如果自己的选择,会在事实层面上波及到对方,甚至伤害到对方,那就很不同了。但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对方有情绪——TA感觉到自己受伤,那么,这份受伤的情绪要由对方自己负责,而不该由我负责。”
A姑娘当时一方面是舍不得感情,一方面是总觉得自己该为对方的情绪负责,明知道对方会不高兴,为什么还要去做那些事情呢。可是,就在这一次次的隐忍推让中,她已经失去了自己。而且,她的所有行为,并不会在事实层面上伤害到对方一丝半点。只是对方一直在试图改造控制她。
有时候,想通也可能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刺激,而这个刺激就是我们依然在QQ群里共享着云南之行的计划,吃什么,玩什么…
在我们出发前,他们分手了。A姑娘跟着我们一起去了云南,她的食欲,她的体重也慢慢回到了正轨。她又变成之前那个活力满满的A姑娘了。
当读到这本书的这一篇时,我忍不住截图转给A姑娘看。她说:被控制的感觉,真讨厌。还是活出自己做自己最开心呐!不过,我很感谢他,他教会了我,爱自己最重要。
“被控制者需要为自己争取空间,控制者试着去处理失控的感觉,双方都不要激烈地攻击自己,都是可怜人。”最后,分享一下书中提到的被控制者需要做的事情:
一、觉知自己头脑与身体的分裂,知道很多时候头脑发出的声音并非是自己的,而是控制者在说话。
二、告诉自己,要做什么事,常常有一个理由就够了——我想这么做!你不需要说服别人,不需要别人批准。
三、在小事上,如吃喝拉撒睡,开始和控制者对峙后,最好是找好一个点,持续和控制者沟通、交流、对峙,一次次向对方说:我是我,我有我的想法和选择。
四、对峙时,采取这样的态度——不含敌意的坚决。我很坚决地守住我的立场,但我没有敌意。
五、在一起时,对控制者有点耐心,特别是他们失控时,知道那对他们是很可怕的体验。
六、你可以远离控制者,让你不能远离的,常是你内心严重的内疚感;你觉得远离他们,他们会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