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美国之前,我让他背了几首宋词,做为对他去了美国之后保留家国情怀的一种手段。
第一首词我选得是《满堂红》,第二首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第三首是辛弃疾的《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
我其实更想选多一点的辛弃疾的词,只是时间太短,我生怕儿子贪多嚼不烂,于是就选三首,做为一粒种子,希望以后人生的路上能想起这些优美而令人无限怀想的诗句。
《满江红》这首词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看过的,当然那时候是从小人书上看到的,就问爸爸,这首词怎么念的,听完之后,莫名有一种热血上头的感觉,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其实那时候哪里知道家国大业这类事呢?但是小人书描绘的岳家将跟金人大战的场景,依然让我有一种责任感。
比起岳飞的经历,《满江红》多了一种凄凉感,让人联想起这首词主人的身世,禁不得更体会了一种“空悲切”的感伤,更引发一种可以横亘千古的遗憾,有时候总会想,如果岳飞当年没有那样的遭遇,如果岳家军真得打败了金国,历史会怎样呢?
站在当今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融合在一体的,而宋朝几百年与辽、金、蒙等抗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诗词壮烈的文化现象,让人生出许多爱恨情仇,道不尽沧桑苦难的情绪来。
人们喜欢辛弃疾是有理由的,他的词洒脱畅快,心胸光明磊落。能做大事的时候全力以赴,不能做的时候,偃息旗鼓,恣意田园。
读辛弃疾的诗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总是想不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书生?武将?情种?老者?还是一个充满着无尽想像力的诗人呢?
在他的笔下,世间万物都赋予了生命,都有了一种小花也能唤起自然的博大,白鹭也能与人交往,大自然里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趣味满满。
只是在偶尔的只言片语里,能参透他年青时驰骋沙场,快意恩仇的军旅生活。
我最近听说满江红从课本里被移走了,虽然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可信,但是联想到以前听人说,鲁迅的文章也从课本里拿走这件事,大概这个传闻是有点无风不起浪的。
当然我相信每个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遗憾,这么好的一首词,怎么就要被移出课本了?
不过什么事情都一定是有原因的,会不会是在这种强调民族大团结的背景下,满江红这首词让人联想金戈铁马的血腥时代,跟现在的大背景有违,不入课本也罢了。
有时候想一想,一首词身上没必要承担如此重任,但是一首词可以放在心里,在人生不得意的时候,脱口而出,随口念念,那一刻,仿佛与天地接应,生出一种我辈自有同人的感觉。
过几天,找个机会,去看看今年票房纪录不错的电影《满江红》,应该会让人在这首词理解之上,更多一种感悟吧。
人生有词,是个人的幸事,一种文化里,有这些词,是能够享受这种文化之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