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岭南行者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1 “玩了10次,我一次都没赢!”
今天9岁的儿子和好朋友一起打XBOX体感游戏,拳击对抗中输掉几次,受不了了,就哭起来。
后面两次,他躲入房间,不肯商量解决办法。
最后他终于打开房门,脸上还挂着泪,情绪很低落。
我学了341肯定法,但还用得比较少,心里也没底,不知怎么才能做好这次肯定的尝试。
转头一想:不管怎么样,我只要抱着接纳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的方向去做,肯定也偏不到哪儿去。
毕竟,只有尝试才能积累经验啊!
我先尝试肯定情绪:“我看到你觉得有点委屈,又有点伤心,因为你在和小伙伴对打时输掉了,而后面想商量新的游戏规则,小伙伴又没有立刻响应你的建议。是这样吗?”
儿子不回应,但看起来平静多了。
我继续:“我感觉你之所以会难受,还是因为你想做的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强,所以输掉游戏才会心里难受!你还记得冬令营老师告诉你的情绪脸谱吗?你现在是什么情绪?”
儿子感觉到自己被认同后,开始说话:“不是输了一次,是一直赢不了,打了不下10次了!”
孩子愿意反馈了,我备受鼓舞:
“那这个情绪是什么?还记得冬令营有一次你们的对抗活动中,你跟老师反馈的情绪脸谱吗?
那次你的感觉是绝望,可是最终你们是否取得了成功?”
孩子仍没有从“绝望”中走出来,但更愿意表达了:“可是我也加油了,做出我最标准的动作,还是输给他了。”
2 用肯定,打开心门
孩子眼睛愿意看我了,他的心门慢慢打开。
我就继续肯定:
“你做了很多次尝试,可是每次都失败了,你觉得再也不可能赢,这个就类似‘绝望’的情绪。
我感觉到,你会为‘永远也不能赢’而伤心绝望,就说明你在乎这个游戏,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是希望自己有进步,你的动机是追求上进的。”
孩子听得很认真,我就继续:
“并且,我也看到了你比以前进步的地方,你流眼泪的时间短了,说明你的调整情绪的能力增强了。
这个能力是要不断练习提升的,甚至很多成年人在控制情绪方面也还要练习呢。”
这时,孩子眼睛一亮,说:“我还在这段时间写了些英语作业。”
我马上转移到他的作业上给予肯定:“是啊,你不仅让伤心情绪的时间缩短了,还能把这部分时间主动利用起来,这个相比你以前又是个大的进步。”
孩子已经不再流泪,开始认真地看着我。
我决定把自己个人的经历拿出来,继续疏导:
“那么我们可以分析下这次冲突的原因,一起找找解决办法。
你觉得是你的小伙伴总是赢你,所以总是有被打败的挫折感?
爸爸和你打‘勇敢向前冲’,10次有8次都输给你(真的输,不作弊),爸爸有没有哭鼻子或者难受很长时间?为什么,你想过吗?”
儿子认真想了想,摇摇头。
我继续:
“第一,爸爸知道五指各有所长,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比较强。
比如你的阅读量,数学比较好,有些同学就是比不上你,这些同学会天天哭鼻子吗?
你的小伙伴每天运动量很大,他在运动方面是存在一些优势的。
其次,我知道要提升某方面的能力是需要持续努力的。”
儿子无奈地说:“可是我打了更多,好像更差了。”
我继续分析:“还记得你练跳绳吗?连跳了10个,可是下次可能只能连跳8个了,可是如果我们放弃练习了,你能想象你能够1分钟跳100多个吗?”
儿子认同地点点头:“是要不断练习才能跳100多个的。”
我肯定地说:
“是的,只要不断练习,这方面的能力就会提升,这就是我们说过的‘熟能生巧’。
同时,你在提高,别人如果也在不断练习,也可能他会提高的比你快。
这里面有个节奏问题,可能你今天提高了5,明天提高了50,他可能今天提高了20,比你今天多,可能明天他只提高了30,你们两个最终会差不多的。
即使他提高的比你快,我们也知道不同人是有不同特长的。
只要你做的比自己昨天好,就说明你在进步,你会越来越好。”
儿子脸上的表情释然了很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3 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呢?
接着,儿子又不确定地说起跟同伴比赛的情况:“我在和他进行体育竞赛,拳击总是输给他。”
我再做引导:
“孩子,还有一个是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比如你们一共5个项目,你赢了4个输了1个,4:1,是谁赢了呢?
并且还有个团队的问题。你们组队和别人对抗,是否你在这4个项目强,他在1个项目强,那你们小组是否都强?”
儿子嘟囔着说:“看来我没办法每一项都比别人好 。”
我继续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案:
“我看到你今天也努力的和小伙伴找到两人都认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很好,两个人都可以玩的高兴。
可是你的方法似乎没有起到效果,所以你也有点生气。
你说了建议方案,不希望他一直玩你不喜欢的那个游戏,可是他似乎没有收到。
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去说呢?”
儿子思考着,欲言又止,很不确定的样子。
我就继续:“那我来说说我的建议,看看对你是否有启发?”
儿子点点头。
我说:
“如果要向别人表达你的建议,你需要更坚定更有力,明确表达你的意见。
同时呢,要明确表达你想要的结果,而不只是你不想要的结果。
比如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你玩的这个游戏,我希望一起玩某某游戏,或者我希望咱们两个轮流玩不同的游戏。”
儿子点点头。
看到孩子情绪平稳后,我再次跟他一起总结我们这次的交流,好夯实他在这件事上的正向感觉:
“你在和小伙伴玩游戏时感到绝望和生气,这是因为你有着积极进步的动机。
这次我看到你控制情绪的能力更强了,也注意呵护和小伙伴的关系。
以后呢,我们要加强表达的训练,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儿子的情绪已经完全平稳,脸上的笑容若隐若现。
他看了下时间,决定吃饭前先写作业。
我提出一起做些启动身体和大脑的健脑操活动——双人画卧8,这样学习效率更高。(点此查看近期健脑操课程安排)
我们一起一人带了一轮,孩子主动地说:“我知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两个脑子一起工作!”然后就开心的去写作业了。
这次面对儿子情绪比较波动的情况,刚开始我也有点手足无措,似乎找不到突破口。
想想自己希望带给孩子的正向影响,我还是决定迈出肯定的第一步。
这个过程中,儿子虽然言语不多,但他认真的倾听、认可的眼神、时不时的回应,让我的感觉越来越好。
这次肯定的沟通,不仅让孩子更全面正向地看待挫败、做到能“输得起”,也让我对引导挫败的孩子,也有了更多自信。
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自信、勇敢,遇到挑战能够迎难而上,既能赢得起,也能输得起。
但孩子能输得起的前提是,他具备良好的自信和抗挫力,而良好的抗挫力,绝不是来自父母的打击、嘲笑、耳提面命。
而是来自于——
挫败时,父母的及时肯定;
肯定后,正向的引领和启发;
启发后,身体力行的行动示范。
培养儿子“输得起”的能力,我已经迈出第一步,拭目以待下次践行机会。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