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讲座,做了多年至爱学园的校友分享国外坎普山社区的康复村实践。这是第二次听她相对系统的分享,过程很受触动。关于特需人群和健康人的互助和谐生活,在一个社区中的呈现。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真实的美的呈现。不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区,只是不同的人群基于自我的需求,自发组织的实践,发展成一场运动,覆盖全球几十个国家,上百个社区。我想相比较于古斯巴达将弱小的孩童抛弃野外塑造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个社区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爱,如何付出爱,得到爱。社会本是多元的丰富的存在,残缺也是一种美,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和欣赏它,完整健康和残缺障碍都是真实的存在,只要不放弃,每个生命都会有他/她独特的使命。
这几年接触生态农业,心痛于工业化带来的农业的污染,投身于土壤改良的农耕实践运动。相比较于农业的土壤污染,今天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态体系下,工业进程,科学进步,网络的发展,带来社会关系土壤的无形的伤害。人与人的距离貌似近了,实则远了。长此发展,人与人似乎永远隔着一个手机的距离。这种状况的修复,与农耕的土壤修复一样,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但需要有一个落地的场域的基础。康复村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一个现实的生活村落中,建立多元的社群,不同的个体能够在这里得到不同需求的满足。安立其中,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其乐融融。想想这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在这里,疗愈的不止是特需人群,更是都市人群冷漠的心灵。从身心灵整体健康的角度,我们的灵性未见得就能够比特需群体近,类似唐氏的孩子,他们心底的纯净可能比我们这些在社会杂染过多的人要好得多。所以,在这样的康复村中,康复的不止是身体,更是我们的心灵。
今天的南山社区,貌似具备了作为这样的康复村的基础。因为华德福的教育,人智学的体系为整体的疗愈建构了一个系统模型,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让一个合适的建构能够在这里落地生根。当然,所有的实践,如同南山的教育一样,没有完美的存在,一切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完善的结果,重要的是:行动!
一起来,众筹一个康复村,让我们在这里相互温暖,身心得以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