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你有遇到过“话题终结者”的时刻吗?
比如:你刚去一家新公司,本想跟坐在旁边的同事套个近乎,可是连说了三句话,对方都不肯抬头,只是淡淡地回了你一个“噢”字。‘
你看了部电影兴冲冲地跟朋友推荐:“这电影太棒了,快去看吧!”谁料,朋友冷冷一笑,“看个电影就把你高兴成这样。”
好不容易约到心仪的妹子出来吃饭,你在仰头说,她在埋头吃,你问了一堆问题,姑娘却满不在乎地说:哦,不是的。“
我想这样的场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甚至有些人还经常性的遇到,对吗?
遇上话题终结者最糟糕的地方还不在于碰了一鼻子灰,而是你甚至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该来到地球上!
我们把话题终结者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闷葫芦”型
张不开嘴,找不到聊天的方法
第二种“抬杠型”
自我意识强,爱用自我感受评判一切
第三种“挑刺儿型”
这类人不直接打击或反对你,而是挑一些不起眼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独特”观点
遇上任何一种“话题终结者”我们只好认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避免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话题终结者”
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的秘诀
1:否定+解释
如:“我不是东北人”+"我生在江苏,祖籍在东北。”
“这个熊本熊是假的”+“因为国内还没有指定的专营店,不过能在北京看到她已经很难得了。
2:拒绝+肯定
如:“我今晚要加班参加不了”+“不过明晚有空我很愿意去”
“现在心情很差不想和你讨论”+“明早我在办公室,你可以那个时候来,我们聊聊。”
3:拒绝+反问
如:“我去不了,所有周末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我记得你周末也要看孩子,怎么突然有时间了?”
“我现在不想考虑谈恋爱的事”+“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俩合适呢?”
4:肯定+反问
如:“你为这份事业坚持了十年真不容易啊!”“是啊,的确不容易”+“你知道是什么支撑我一路走下来的吗?
我们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在否定和拒绝之后,再加上一个肯定式的补充句。除了能给对方留下接话的“引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减弱否定句本身的“无力感”
有沟通力学者形容说,“我们就像永不关闭的传送机。”不论高谈阔论还是保持沉默。不论情绪化地应答还是摆出“死人脸”,我们都在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传送给对方。
所以,话题终结现象并非小事。从心里学层面讲,习惯性终结话题的人往往受到长期缺乏亲密关系的影响,生活状态消极,安全感低下,而这些情绪状态会严重威胁 到健康。我来例举几个经过长期科学观察得出的医学结论,请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
1: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其寿命要比生活孤立者平均长3.7年
2:相比拥有活跃社交的人,性格孤僻者患感冒的概率要高4倍
3: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单身的人没在肺炎、外科手术和癌症上的发生率更低。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关系的品质要比关系本身更重要,影响关系品质的,正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沟通
不仅为了建立更好的关系,也为了身心健康,从今天起不再做“话题终结者”,和对面的人愉快的聊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