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胖了十几斤,身边的朋友都在说,连自己也觉得该减点儿肥了,可一旦减肥开始,脑海当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两个声音:
好饿啊,这个小蛋糕看起来很诱人呀~
看我的腹肌已经紧密团结成了一块,再吃会更胖~
然后这两个声音还是打架,让我纠结在蛋糕店的橱窗前,三五分钟仍做不了决定,又或者做了决定之后带来这样的负向影响——
买了,吃得很爽,过了懊恼一下,哎呀今天又吃了;
没买,心里不爽,回到家总觉得小委屈,脑海中那个小蛋糕的身影要等到正式进入下一个状态时才离开。
似乎无论哪一个,都没有稍微时间长一点儿的那么开心愉悦,也似乎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这截然不同的对立派声音,你一般会怎么做?
从哪里来?
想想在怎样的时刻,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当我们心意明确时,连犹豫的念头都不会有,自动将注意力就投入到那个心意中了,顾不上其他。
当我们对一件东西毫无兴趣时,这样的矛盾也不会有,因为别说矛盾双方了,连多看一眼那个人事物的心情都没有,就更别说为它而多耗费脑子去想去感受了。
当我们自己也不太清楚,对于这件人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或是自己对于跟它的关系不明确的时候,就常常陷入“模凌两可”的状态,是选呢,还是不选呢,看起来都有还算充分的理由,然后在两者之间不断徘徊,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不经意间时光就匆匆流逝了。
所以说到底,那种我们自己不清晰,却期待能够实现某种希望的片刻,就是身体里这两种声音会开始打架的时候。
双方谁是谁
把思维局限在一件事上,我们会被两个对立的理由充分的选项迷惑,觉得都有道理,但当我们把常出现的这双方单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蛋糕很好吃的样子;
我好喜欢他呀;
现在只想痛快地瘫着,谁也不要理我;
我就想在这个暑假一个人去旅行一下;
……
蛋糕吃多了会胖,胖了就会不健康;
他喜欢你吗?他适合你吗?
明天就是那个作业的最后截稿日期了;
爸妈是否会同意一个人旅行呢,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
……
像极了一个准备肆意人生的可爱小朋友,对一个明明关爱但没有摸索到恰当方法的大人,一个考虑怎么能让我“开心”,另一个考虑怎么能够更“恰当”。
这在我们身体里打架的两部分,一部分管“我想干什么”;另一部分管“我能干什么”,谁都没有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但看起来都有些生分的距离,就是不知道该听谁的。
到底听谁的?
通常遇见两个人吵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常常会先稳住双方,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再看看如何转圜,平一场硝烟。回首那些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的“纷争”,大抵如此,即便情况危急到打一架,皮肉受苦,也无论有几个人参与调停,这次的事件也会过去。
但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似乎我们就会直接进入二选一的选择题中——究竟要选哪一个呢,而忘却其他,比如,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比如,如果这两个声音出现不适让我们来选择,而是来启发的呢——两边儿都想要,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满足我们的小“贪心”呢?
仍旧面对一块蛋糕,仍旧浮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我需要吃美味的糕点,又不想要脂肪太多长胖,那我可以换个低糖的控制糖量,或者商量一下,吃一小块然后去跑八百米消耗卡路里?
愿你倾听内在的声音,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