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基本逻辑讲起。逻辑就像手机的操作系统,系统出了问题,APP做得再好都没用。
投资的基本逻辑,其实是金钱观的一部分。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的传记名为《雪球》,所以必须要理解复利和积累的作用。看下图!
这张图是金融专业本科教科书里的一张表,展示了前后七十八年里,全球及美国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情况,里面的大市值公司股票指的就是标普500指数。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几点:1、这近80年里美国的经济发展快于全球;2、年平均收益率,小公司股票 > 大公司股票 > 债券,风险则反过来(并不是说买收益率越高的越好,如果你的资金正好要在收益率很低的年份取出来,那会很惨);3、标普500的平均收益率差不多10个点,如果专门做标普500指数定投,按10%算,每年投3万元,10年以后是48万,20年以后是172万,30年以后是493万。当然,如果你有信心做到小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率,那同样定投30年后是2373万。复利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复利的效应依然会让人大吃一惊。
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常说的做长线吗?对的,所谓长线就是运用复利和积累,但在这上面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经济从长远来看是向上的。之所以用这个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现在所处的时期,很像美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接下去也是很有希望腾飞的。做投资的最大前提就是经济是发展的,而经济发展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则由技术水平和协作水平决定,而协作水平其实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史,只要科技在发展,经济就能发展。当然,这里的科技不光指硬科技,人文、法制、艺术等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这其实就是文明的意思了。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然后再有指数型增长,这样的策略是远比大开大敛、试图一夜暴富要好得多的。梦想一夜暴富的人的心态,本质上就是好逸恶劳。他们的想法用一句话表述,就是“要是我发财了,我才不要工作呢!”“要是我发财了,我一定要天天............”这种心态的人,一是根本很难有财富,二是就算有了财富,也守不住财富,失去财富以后只会比之前的境况更惨。据我所知,绝大多数获得财富自由的人,工作和学习的节奏跟之前不会有很大差别。甚至可以说,财富自由只是他们长期致力于一件事情之后的副产品,让他们乐在其中的根本不是财富本身。
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策略。绝大部分人无视复利和积累,原因在于人类的基因里刻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仅在一个世纪以前,世界还远谈不上物质资源丰富,所以及时享乐、目光短浅是有利于生存的。但在物质丰沛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原始本能会阻碍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现代社会里,眼光长远一点、更耐得住寂寞、愿意持续学习的人,无疑更占优势。从投资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成长,两者的原理是相同的,投资自己本身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最好的投资。
总结一下,投资的基本逻辑就是:相信经济长期向上,力求资产持续、稳定、小幅度、指数型增长,最终复利效应会让你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