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学习的建设者、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等,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线的小学老师在研究者这一角色中,却表现出诸多生疏感。不过,在松山湖新教师暑期通识类专项培训活动中,老师们在该问题上纷纷找到通往研究者的路径。内容如下:
一、研究困难的原因:
一是不想做研究。没时间也不知路径。在观念上,很多一线小学教师,只关注上好课、管理好班级;二是害怕做研究。主要表现为资历尚浅,势单力薄。三是研究没结果,对于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清晰。
二、研究的路径
(一)自信——找回自己独立的思想人格。
1、明确教育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是以教育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教育规范,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感受教育研究的意义。即对外,它能创造知识、解决问题、改变实践;对内,它能提升素养、发展能力、解放思想。
3、知道论文的语体色彩。把口语与书面语做对接,突出学术色彩。除了多读专业性强理论书籍,还可以读文学类书籍。用文字去表现与传达。让思想得到传播,让生命得到延展。
4、把握写论文的三种动机:经济学视角——利益的驱动;心理学视角——传达与表现;哲学视角——人生价值的突破。
5、写作——小步子策略
(1)酝酿阶段:文献记录——定题目——定思路——定框架;(2)灵感激发阶段:带上笔记放空自己,去逛街看电影。思路框架会随机生发,再融入材料。真正写作时间可以挑战3天完成。(3)读的文献,需读研究主题里的经典著作与顶尖级刊物。
(二)虚心——不断学习
1、论文有三新四结合:选题新、材料新、观点新,结合理论,追踪热点、融合兴趣,结合实践。 其中材料新可以从(1)未来新的实践案例;(2)数据资料;(3)文献订阅三个方面入手。
2、大阅读,多种形式读。泛读、摘要、略读、摘录读等。
三、海纳百川,反思表达
反思是一种超越本能与经验水平的活动。因此,反思成文的另一种表达就开始了。不过,在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要素——心理、价值与引导。
表达方式,以写作为例的三种模式:1、哲学论证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2、经验总结式: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3、研究报告式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结果讨论。
写作的结论告诉我们,尽量避免只拿一个课例来谈话,可以把一组课例放在一起,拆成目标、方法与结果。
最后的重要贴士:一、写作高手都是先从模仿开始;二、投稿指南:格式的重要性;主题必须符合,切勿一稿多投,主动联系编辑。
这次的培续消除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困惑,还让我更专注地与孩子一同成长。也许生命不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心的发现、钻研、体会……从此科学研究就是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