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菁菁的头像,在她的微信个人信息里看到签名: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奔跑。
这个来自西南山区的女孩子自知自身条件差,要想过得跟别人一样好就得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努力。
笨鸟先飞这个道理都懂,不是吗?然而作为笨鸟之一的我,也许是懂过头了,也或许是中了这类鸡汤的毒。
出生在贩夫走卒之家,没有宽裕的经济条件,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你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拼命读书,长大了才有好工作。它也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在不同的情景以不同的语气被表达出来。重音有时在主语,有时在谓语,不变的是绝对性、不可选择性和带着点悲哀的无可奈何性。
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把读书考试看得很重。有人贪玩不读书,有人不把上学当回事,但我不是他们。他们的家境优越,从小有父母铺路,即使成绩差也能上重点中学,哪怕高考失败也可以出国留学镀金,学业再怎么一塌糊涂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接管父母的企业。同在一个教室,命运却如此千差万别。我不想认命,因此我的眼里只有课本。
念高中的我住校,周末才回家。一次,我张口提了要生活费的事。母亲鄙视了我一眼,说“钱钱钱,就知道讨钱,你倒过得舒服啊。”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知道家里没矿,哪敢多花一分钱?生活费只有别人的一半,基本除了吃饭没有别的花销。其实我也不愿意花家里的钱,就当是我借你们的吧。但当时的我对母亲很生气很委屈,很想争口气不向家里要生活费。而时间上不允许,周末的作业很多,几乎抽不出半天的闲工夫去打零工。为此我整日苦恼不已,寻思着怎样可以不辍学挣到生活费。结果可想而知,挣钱的好法子没想到,考试排名却下滑了一大截。
恶性循环很快出现了。高考名落孙山的我面对母亲的冷嘲热讽,反驳不出一句话,唯有泪千行。庆幸的是,家里还是让我念了个三流以外的大学,我很感激。大学期间,我端过盘子发过传单看过店,但生活费的大部分还是家里给的。因此,我不化妆不打扮不谈恋爱,将各种费用控制在最低档次。多花的每一分钱都会给我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如今我已成社会人好几年了,那种自我压制的习惯还是伴随着我。限制自己的消费,逼迫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看起来像是自律的样子,实际上却是背道而驰。有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不同消费阶层的人是处在不同的世界的,你有两块钱的消费能力而只花一块钱,并不是省了一块钱,而是把自己扔在了比你原本应该呆的地方更小的一口井里。还有什么比自我的发展更重要的?这种节省省掉的是成长空间是发展机遇。压缩掉业余时间,分秒必争的工作真的就能出成果吗?其实这只是一副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罢了,真乃瞎忙也。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奔跑。这是奔跑的暗示后果!生怕自己一停下来就会被淋成落汤鸡似的。命若琴弦,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不停地跑,忽略了方向的把握,忽视了对膝盖的保养,能跑赢别人吗?且人不是机器,不是你开动着就有产出,心不在焉为跑而跑实在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消耗。
世界本比我所在的位置要大很多,何必将自我囿于一隅?望得高一些,其实我真的不必难过。父母供我衣食供我读书,我该感恩,千真万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对他们有多么亏欠。也许接下来的话显得我不够孝顺不够懂事,但没有错。父母生我们前并没有问过我们愿不愿意来到这世上,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把我们降生在此了。很显然,父母不是因为爱自己的子女而生我们。因为是决定生在先,爱子女在后。(当然也有不爱的。)有很多人是带着某种明确的目的生孩子的,绵延子嗣,继承家业,分担家务等等。凡此种种,父母同样没有问过我们愿不愿意。当然,他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子女,可能你生下来就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生我们是他们的权力,养我们也是他们的义务。哪有光生不养的道理?家境贫寒,父母对你说“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对于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确实多一个孩子就要多付出一份汗水。于是你顺理成章地成了让父母劳累早衰的“罪魁祸首”。但是,对殷实的家庭来说呢?多一个孩子根本就不是负担。而对大富大贵之家来说,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简直是九牛一毛。不管父母养育你是含辛茹苦地挣钱还是轻轻松松地从金库里拨出一份来,我们只管感恩,万不要负罪。况且,负罪感只会让我们压抑难过,会制约我们对自身未来的探索和创造。
向前走,会遇到狂风暴雨。比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乐观阳光的心。丢掉所有的负面情绪和负面情感,不要让这些“枷锁”沉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路上的风景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