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 “复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后急流勇退,在齐国写信给越王勾践另一谋臣文种劝其避世自保的良言警语,意指“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
后来,人们因文种最后的悲惨结局将此句意指为“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由此可见,这句提醒人立功之后要学会并记得退却权力核心以保全自身的警世谏言透着不甘、愤懑、悲凉和无奈。
历史上应征此言的并非越王勾践的谋臣文种一人,还有位赫赫有名的就是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 一人全任的军事家---韩信。
韩信,从年少时碌碌无为籍籍无名因家贫而常从人寄食之辈,后跃为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的西汉开国功臣,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一生堪称为传奇。 从少不得志到取得辉煌功绩,最后又落得“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结局可以说有几个分水岭般的决择契机。
1、
壮士须防恶犬欺,胯下忍辱心有凭
众人皆知,韩信年少时曾经历“一市人皆笑信”的“胯下之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上文引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我想这样的受辱之事放在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儿身上,必引起不可受控的尊严反击战,然而胸有大志向的韩信却坦然应之,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挑衅即便用“流血事件”也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又何必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坚毅的内心,对事态发展利弊清晰的“辨别”无一不展露他胸有乾坤的志向和蛰伏锋芒的心智,他只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所以当项梁渡淮,韩信便仗剑从之。
2、
项羽刚愎不能用,脱身楚军归汉王
韩信持剑追随项羽的叔父项梁,可因无任何军职,在部队里也只是默默无闻的士兵,后因项梁战亡并入项羽部队被项羽封为“郎中”(注:指古代警卫宫门的官员),虽多次献计项羽,但项羽并不理会也不予采纳,这让韩信深感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挫败,所以当刘邦入蜀后,他就离楚投汉,然而任何时候若无慧眼识珠的伯乐,纵有千里马的血统也只能被埋没,刚投入汉军的韩信也是一样,仅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仍无人知晓,不得重用。
他的命运转折出现在他与人共犯法被处斩时,举目仰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当时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且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后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听从夏侯婴的推荐也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并未觉得他有不同之处。
此后,韩信虽并未得到刘邦重用,然尔他已经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因为由此,他结识了他的人生贵人和伯乐,对刘邦决策起影响力的左右手“箫何”。
3、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正是箫何的慧眼识珠,既为刘邦打天下得一猛将,也让韩信的满腔抱负得以施展,其中箫何与韩信最为有名的故事没若为“箫何月下追韩信”了,箫何追回‘自感不被刘邦重视不如另谋出路’的韩信后向刘邦解释为什么来不及报告就亲自去追韩信时说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正是萧何的力荐,刘邦才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后拜韩信为大将军。
受封大将军后,刘邦好奇韩信有何本可助自己争天下,韩信便针对当时楚汉两军存在的差异、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为人行事以及如若汉王刘邦欲争天下当如何行事做何部署侃侃而谈,听得刘邦喜形与色,自认为得韩信太迟。而这番锋芒初露的交谈也为韩信宛如开挂般的“战神”之旅开启征程。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上记载的那些韩信为西汉王朝成立而立下的功勋卓著的战绩:如果说“声东击西,暗渡陈仓虏魏豹”、“破代军血洗阙与擒夏说”是这位战神已锋芒毕露,那么“背水一战平赵国”更是名声大噪,“识得人杰广武君,一纸书信说燕降”、“引兵东进袭定齐,潍水岸边杀龙且”的韩信更是具有楚汉相争中可左右战争走向的实力及影响力,成为让西楚霸王心生惧意派说客拉拢争取的人物了,后来的“十面埋伏困项羽,垓下大破楚王军”更是为刘邦的西汉王朝平定天下立下不赏之功。
由此可见,同一时期具有卓略军事才能的统帅除了项羽,就是韩信可与之并驾齐驱。韩信虽为西汉的天下立下汉马功劳且战功累累,但对于初平四处峰烟的西汉王朝来讲,这样一个身具卓略才能且功高无二却不懂得藏拙的人物则成为汉王刘邦的心头之患,哪怕他韩信的抱负仅限于复国当王侯呢?
这个由同盟得力臂膀成为心头隐患的导索,就是韩信在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派人向刘邦上书自请为王导致的(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这让当时被项羽围困荥阳等待韩信前来救援的汉王刘邦气得跳脚,认为主上正在受困需要救援之时,尔不赶紧前来支援竟想着要挟主自请为王,尔非良臣,不可靠也,若非当时形势所迫还需韩信之力,估计当时韩信接到的就不是封王的旨意或是刑罚了。
这件事上,颇有谋略的韩信走了步坏棋,或许他本意确实为稳定当时动荡的齐国局势出发,但不论怎样在主公危困之时挟功自讨封赏确实非明智之举,就算你心怀坦荡,但也低估了那些权位图谋的上位者心中对权利的欲望和把控。
4、
刘项存亡翻手耳,终然不忍负沛公
不知道自已“愿为假王便”的请封已然在刘邦心中埋下不满猜忌种子的韩信也未料到此时的自己在“楚汉之争”的战局中成为“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做关键,更没料到自己的选择竟也成为自掘坟墓的错误判断。
当时是,项王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武涉为韩信分析天下形势后说到:“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上文引《史记·淮阴侯列传》)然而,韩信感念刘邦对自己的亲近和信赖拒绝了项王的拉拢。
齐人蒯通在武涉走后,知道韩信现乃天下胜负的关键,便想说服韩信叁分天下,鼎足而立,他不但详尽的帮韩信分析天下形势,连续几天反复说服,更用张耳、陈馀由挚友反目成仇,为权利想置对方于死地的事,和范蠡、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功成名就后被迫害的事来分析人性及韩信与汉王之间明为″赏识信任重用的君臣关系"实则为"半信半疑猜忌的利用关系"。
然而最终,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谢绝了蒯通。
不论是谢绝项王说客武涉还是齐人谋士蒯通,他曾反复说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从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上文引《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这些言语中,可看出韩信是一个非常重情义且心胸磊落没有野心之人,为了汉王刘邦一些暖他心怀的举动放弃了垂手可得的天下,这对于当时位高而权重的众诸侯几乎是没有的,想必汉王自是也不信他身怀颠覆天下的才能会没有异心。可以说,这次的选择也彻底为他的悲凉结局奠下基石。
5、
赤龙得水上天去,钟室酬功付刀锯
不愿背叛汉王,亦没有野心当天下霸主,一心想当个辅龙之功王侯的韩信,全力辅佐刘邦在垓下大败楚军,使出“四面楚歌”之计逼死项王,为刘邦的一统天下扫清障碍。
然而时局刚定,汉高祖刘邦就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下齐王韩信的军权,改封其为楚王,建都下邳。
此时,刘邦这一直被称为“赤龙之子”的真命天子,终如愿得偿,打得天下,一统诸侯,建立西汉王朝。
即便天下大定且夺取了韩信的军权,这位汉高祖刘邦仍对手下有这样一位功高振主,身怀奇谋且世人敬仰之的人物如芒在背。便借有人告发韩信初到封地,出入带武装卫队用来自卫去巡视管属县邑的行为为谋反举动,想趁机袭击,擒拿韩信,放出“巡视云梦泽”的借口。
是不是真有人告发韩信谋反;是不是真为了归附韩信的项羽旧属钟离眛,我们并不得而知,然而这场针对这个挟不赏之功臣子的阴谋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此时,察觉出形势不对的韩信也曾想发兵反叛,可又认为自已无罪,即便后来听信小人之言提了钟离眛的人头去向汉高祖刘邦表忠诚,也还是没逃脱被擒拿,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困在刘邦眼皮下监管起来。
被擒时,韩信借:“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己定,我固当烹!”(引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满和凄凉,可又有何用呢?
困于汉高祖眼下的韩信己然没有了当年应胯下之辱时的淡然和平静,身持不赏之功而屈居绛侯,灌婴等人相同的地位让他感到羞耻和愤然,重情义拒诱惑选择忠诚辅佐,天下大定却换来不信任被监管的结局让他悲愤,这让他在陈豨反叛时做出协助陈豨谋反这样的错误决定,然,终棋差一招落得被萧何,吕后设计“斩之长乐钟室,夷三族”的悲惨下场。
可以说,韩信的悲惨结局源自他自持“虽建奇功但内心光明磊落,虽有不世之才却不懂的守愚唯藏拙,又以己忠义度他人,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而造成的。
不论萧何的推荐也好,还是刘邦卖萧何面子提拔韩信也好,确实是他们选择对韩信的委以重任而使韩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立下史上赫赫战功促使西汉王朝的成立,而韩信面对至高权利多次的诱惑仍选择用忠义和满腹才能全力辅佐回报刘邦的重用是向世人证明自己也好还是不懂藏拙不识时务也好,这起起落落的一生不过是:“无论事成还是事败,都不要以为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命运”之神本身没有这个力量,而是被“辩别”之神所支配的。
对于韩信这个只知愚忠不懂藏拙的伟才,后世人多对其的冤死抱有惋惜,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提笔赋诗《韩信庙》“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唐诗人李绅更是为韩信的一生事迹哀叹写下《过淮阴吊韩信庙》“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这样的哀诗。
人生,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机遇和选择,不的选择就是不同的发展轨迹,不同的选择铸就不同的自己,我想,韩信在每次契机前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许都将书写不同的历史结局。
而此生,你是谁,由你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