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佩奇再次走红,刷屏各大朋友圈和微博。
周六早上我点开了视频完整版,看到最后,还好,有所准备,所以不至于泪目。
佩奇代表着什么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佩奇代表着被我们忽略的亲情。”
剧中末尾,一家人在电影院开心地看“佩奇”,其乐融融,也正能量满满。
但是,我依然觉得有点伤感。
剧中的主人公操着浓重的口音,近乎偏执地找人一遍遍确认“佩奇”,只是为了电话那头的“佩奇”两个字,其实是他心头对孙子的爱的表达。
一年也许就见那么一次面,见面也许还不一定聊得上几句,因为生疏,因为代沟,他能做的,也就是满足孙子对玩具的需求。孙子开心,他也就满足了。
然而,这只是我们看得到的爷爷寻找过程的着急,孙子看到“佩奇”后爷爷的喜悦,但在镜头背后,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落寞与哀愁呢?
有些消极,但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我们这些非城里人,通过努力,一步步打拼,在城市里安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却离父母的“家”越来越远。
因为工作,因为生活的压力,一年能够回家见父母的次数少之又少。而因为代沟,因为生长环境和年代的不同,甚至还会有些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摩擦和争执难免。
也许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们自认为自己很有道理,父母观念陈旧,跟不上我们的想法,沟通不到一块儿,他们太固执。即便确实如此,可是一年难得一见的我们,在欢聚的时刻,作为子女,不应该克制一些,想一些办法,去聊开心的事,听他们唠嗑吐槽,避免不高兴的事情发生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关心过,他们的“佩奇”是什么吗?
至少我没有做到。
我和我妈性格差异很大,每次见面不到三天总能吵起来。严重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她怨我离家太远,不能在身边照顾她,我觉得她不理解我,这些是每次引发“战争”的矛盾焦点。
我觉得自己委屈,可是当和亲人朋友吐槽过后,每次吵架之后,即使其他人真的觉得我委屈,我却在他们都站在了我这一边的时候,心疼起我妈来。毕竟,她是孤单的一个人啊。
所有的委屈无奈与挣扎,我都必须承受与忍耐。因为她想要的“佩奇”,不就是我的陪伴吗?而我却做不到。所以,只当她平时的各种牢骚抱怨,是一个小孩想要得到自己玩具却不能实现的哭闹耍赖表现,你不必较真她的话,但却得重视她背后的情感需求。
这方面,我远做得不够好。
在奔波忙碌之余,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或者某个清闲的周末,多想想什么是父母的“佩奇”,怎样能够在外,在远方,尽量地满足他们对“佩奇”的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