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渡大夏河,向西北,渡大夏河,经枹罕(今甘肃临夏市),向西北,至临津城(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渡黄河,经白土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境),转东北,沿隆治沟,至金城郡治允吾县(青海民和县下川口村),溯湟水西行,经破羌县(今青海乐都县东南)、安夷县(今青海乐都县西)、西平亭(今青海西宁市东古城),折向北,沿长宁川(今北川河)河谷,越养女山(今达坂山),渡浩亹(Wei )河(今大通河),出鲜谷塞(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经扁都口(祁连山地冷龙岭北口,南口为今青海祁连县俄博村),入氏池塞(今甘肃民乐县境)、转东北,沿山丹河上源之一的东湾河谷,经删丹县(今甘肃山丹县李桥乡附近),再沿弱水(今山丹河)北上,至日勒县(今山丹县城西南、山丹河西南岸),折向西,沿弱水南岸,经钧著置(约在今山丹县东乐乡十里堡一带)、屋兰县(今张掖市碱滩乡吉城村)、氐池县(今张掖市),渡张掖河,转西北,经觻得(西汉平帝时的张掖郡治,位于今张掖市西北西城驿沙窝北古城遗址),至昭武县(西汉中期的张掖郡治,位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一带),沿弱水(今黑河)南岸,经祁连置(约在今临泽县蓼泉乡双泉堡一带)、表是县(似在今高台县宣化乡定平村一带),转西,至乐涫县(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海乡明海城遗址),转西北,经绥弥县(今酒泉市下河清乡皇城遗址),至酒泉郡治禄福县(今酒泉市),渡呼蚕水(今北大河),向西北,出玉石障峡口(位于今嘉峪关市西北),经天(阝衣)县(今嘉峪关市嘉峪关乡木兰城村)、玉门县(今玉门市赤金乡一带),渡石油河,经高见滩戈壁,渡籍端水(今疏勒河)东支之一的巩昌河,经沙头(池头)县(今玉门市玉门镇古城子一带)、干齐县(今玉门市黄闸湾乡八家庄一带),渡籍端水,经渊泉县(今安西县三道沟镇四道沟堡子),向西北,渡籍端水,沿北岸,经A103(安西县第103号烽燧,省考古所编号)、A102、A101、A100、A98等燧,再渡籍端水,经A97(月牙墩),沿南岸,至双塔堡,折向南,沿籍端水支流——葫芦河,向西南,沿冥泽(今黄水沟)北岸,转西经广至县置(A93、今安西县截山子南的八楼墩)、冥安县鱼离置(A87、今安西县芦草沟西南岸芦草沟墩),出三危山,折西经效谷县悬泉置(今敦煌市东61公里的悬泉遗址)、遮要置(D108(敦煌编)、今敦煌市东的空心墩汉、晋遗址)、效谷县(今敦煌市郭家堡乡一带),渡氐置水(今党河),至敦煌郡治敦煌县(今党河西岸、敦煌市七里镇白马塔村),分为两道,北道向西北,经经D104(闸坝岔墩)、D103(赵家圈墩),转向西北,进入塞防辖区,驿道隶属沿途各部都尉下的候官管辖,经D74(半个墩子)、D73、D66、D67、D46、D47、D35、仓亭隧(D32)、玉门都尉府(D25)、止奸隧(D23)、玉门候官(D21)、玉门关、千秋隧(D18)、D9,转西南,至大煎都候官(D3);南道向西南,沿党河北岸,经破羌亭、D101(北工墩、清代名“巴彦布喇墩汛”)、龙勒县、D94(海子湾东墩),转北,经D98(多坝沟林场墩)、D99(一跌水墩)、D100(多坝沟口墩),转西北,至湾窑,与北道汇合于大煎都候官,转西,经广昌隧(D1)南、哈拉齐,转西北,越三陇沙,进入西城都护辖区,经居卢訾仓,沿盐泽(今罗布泊)北岸,经土垠汉代邮驿遗址,至楼兰。
【从陇西到楼兰(南道路线推测)】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