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晚上散步,走到一片修剪的很整齐的龙柏旁,突然两只黑乎乎的小虫蹦蹦跳跳地从龙柏里跑了出来。借着路灯的灯光,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只刚刚孵出不久的蟋蟀。他们傻愣愣地跳到我的脚前,举着两条前肢自我陶醉地捋着细长的触须,却忘记了站在人类脚下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我被它懵懂无知的样子激起了久失的童真,于是来了一番“老夫聊发少年狂”,弓着身子,罩着双手,打算扑住它。谁知它们却机灵的很,“啪”一跳,画了一道弧线,瞬间消失在了龙柏丛中。

        说实话,我已很多年没有见到过蟋蟀了,甚至蟋蟀清脆响亮的叫声也很多年没有听过了。不管乡村还是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已没了蟋蟀的容身之所,它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弹琴复长啸”的蟋蟀真成了隐士了。

        其实,蟋蟀是一种最喜欢人间烟火的昆虫。以前哪家的夜晚没有蟋蟀的歌声,哪家灶台的角落没有蟋蟀的身影。在夜深人静之时,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耳畔就会传来蟋蟀的歌声,“促织,促织……”清脆响亮,由远而近,由近及远,渺小而又宏大,无不衬出夜的安宁,世间的太平。


        旧时农村大多数是土坯房,墙角、裂缝就是蟋蟀最好的家园。蟋蟀的生活离不开土,有土的地方蟋蟀才会生活的惬意而充满生气,因此在我们那里蟋蟀也被称作“土蜇子”。土蜇子,土蜇子,最恋土地,最恋人。凡是人口多的家庭,蟋蟀也一定会多,于是蟋蟀就有一层人丁兴旺的寓意,因此农村的老人们是非常喜欢家里有蟋蟀的。蟋蟀之所以和人住在一块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得到食物。人口多,吃得必然多,掉在地上的食物残渣就多,这些残渣就是蟋蟀裹腹必需的生活资料。蟋蟀就像一家人无意中饲养的小小宠物,大家赐予它口余之食,它则用嘹亮的歌声畅颂家庭的子孝孙贤、人丁繁盛。

        小时候,村里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头、老太太和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儿孙,家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后来,先是老头去世了,接着儿子孙子们陆陆续续搬到城里生活去了,儿孙们怕老太太孤单,就把她也接进了城里。可是她住不惯鸽笼似的楼房,整天叫苦说,上下走动实在不方便,住在里面如同坐监一般,又远离了自己的老友古旧,寂寞难耐。住了半年,儿子只好又把她送回了老宅。老太太高兴了,却苦了儿子,三天两头要回了照顾她的起居,给她买一些留得住的饭菜,帮着打扫打扫卫生。由于老太太眼睛不好,年轻时家里人口多,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针线,天长日久就落下了病根,眼睛起了蒙,看东西如同隔着一层纱,所以日常起火做饭,就是摸索着干,年纪本来就大了,又眼神不好,儿子们当然不放心她一个人生活,可没办法,谁也执拗不过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心甘情愿一个人住在这十多间的老房子里,守着一个偌大的院子。用她的话说就是“一家人都走了,老头若是回来看看,连个人影都找不到。我不能走,我得守着这个家。”

        老太太和我奶奶娘家是一个村的,从娘家论辈分还得叫我奶奶一声“姑”。两个老太太闲来无事就凑到一块闲聊,无非就是说说儿孙,回忆回忆过去。一年秋天的夜晚,老太太拄着拐杖,摸摸索索地到了我奶奶那里,两个人喝着茶闲聊了一阵。这时蟋蟀开始在墙角,窗台上鸣叫开了,开始是一只叫,跟着就响成了一片。老太太先是静心凝气地听了一会儿,然后感慨地说:“唉,你们家多好啊,土蜇子(蟋蟀)叫的多敞亮啊!原先我们家也是叫的这么敞亮,现在家里连个土蜇子(蟋蟀)的声都没有了。以前,我在灯下做活,老头子抽他的旱烟,孩子们打打闹闹,把灯火都要弄灭了,我就大声吆喝他们,灶台和墙角的土蜇子也跟着啾啾地叫,那时多热闹啊。唉,一家人呆在一起真好啊!”

      现在老太太也不在了,他们家的老房子估计也快塌没了。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有蟋蟀叫声的田野才会让人觉得幽远和生机;有蟋蟀叫声的家园才会让人感到幸福和甜蜜;有蟋蟀叫声的夜晚才会充满宁静与和谐。失去了蟋蟀叫声的乡村,是缺了灵魂的乡村,即使有漂亮的房子,笔直的水泥路,丰盛的饭菜。可不知什么时候蟋蟀已不在宇,也不在户,十月更不再入我床下,我却清晰记得不久前田野里还是能够听到蟋蟀清脆的歌声的,特别是秋天收割庄稼时,在倒下的秸秆里,会有一群群胖乎乎的蟋蟀跑了出来,它们蹦跳逃窜,慌不择路。这时有好事者就会说:“这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呢!”我不知道蟋蟀会是一道什么美味,更不希望它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所谓美味,我只想让它们入宇入户,入我床下,听它低声清唱,看它在角落里,捋着触须,摇晃着小小的身子,沐浴着清冷的月光。如今我即使走进秋天的田野也听不到蟋蟀的歌声了,父亲告诉我:“不必找了,田里哪里还有什么蟋蟀,除草剂、农药,再多的蟋蟀也灭尽了。也许山上还会有吧。”山上有没有我不知道,但屋内、田地里的确是没有了,所谓的有,也只是在记忆中罢了。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现在,庭院中依旧可以听到风过树叶的沙沙之声,那篱笆上的豌豆花依然开得热闹,唯有“促织,促织……”的蟋蟀叫声不知哪里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