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打电话问我,蓝色纸箱子里的东西还要不要?不要的话就要丢掉了。
我忙回答,要啊,要啊。
怎么能不要呢?毕竟装载了那么多的回忆。
其实箱子里没有什么特别贵重的物品。只有几本初中时期的课本,毕业照,日记本和作文本。
课本是初中课本,在每一科目的最后一堂课下课后,请任课老师在扉页上签了名字。
毕业照记录了我们青涩的模样,虽然穿着土土的校服,还是能看到少年人的纯真模样。
日记本写满了年少的心思。
作文本记满了我从自卑到自信之路的点滴。
这个蜕变的过程,要感谢我生命中的恩师——初中语文刘老师,陪我走过了最初的最难阶段。
当年,刚刚踏入初中的我,是一个离家千里之遥的求学子,是一个被排挤被白眼的校园冷暴力的对象。
虽然有年少的没心没肺的快乐与无忧无虑的心情,但在这个新环境中我还是开始感觉孤单,被其他人放在对立面,被否定,最后连自己也犹豫起来,自卑起来。
正是在这个迷茫的时期,刘老师像一缕晨光,唤醒了清晨,也照暖了我这颗平凡的野草。
1.
刘老师是在初二时接手我们班级,我们原先的语文老师因为怀孕不能再继续带我们,学校就将刘老师这位老教师分配到了我们班级。
第一面时不出奇,她就是那种最“印象派”眼中的老师,看起来有四十多岁,头发烫了卷扎在脑后,宽宽的衣服和裤子,很自在的样子。
后来她有说其实这是丝绸的裤子,穿起来很凉快的,让当时在闷热的教室里满头大汗的我很羡慕。
刘老师又理性又自然,她讲课并不像原先的语文老师一样有书卷气,而是很铿锵很有力。听她讲课就像是能被给予力量。
课下她也主动和同学们交流。
一次,她与我们讲她看了郭敬明的《幻城》,那个时候,小四还不像现在一样负面消息缠身,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每一位同学基本都看过他的书。
但我没有想到,刘老师会去看这种“伤痕”文学。虽然她很坦然的说她不太理解里面的爱恨情愁。
但她接受新事物的心态和行动力让我钦佩。
2.
刘老师讲课很新颖。
我最喜欢她的作文课。因为喜欢看书,又在心中揣了写莫名的忧虑,总是想要写一写说一说。
而刘老师的作文课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一次,她命题作文“长大了”,并不要求格式,也不要求字数,直说要我们写我们想写的。刘老师留出了一节课的时间,四十五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这恰好的时间却让我想破了头,绞尽脑汁的挤出了一篇。
到下一周的语文课时,刘老师点评了上周的作文,很荣幸,我的作文成了范文;很惭愧,我的作文成了挑错的典范。
刘老师先是夸奖我作文思路清晰,词句优美,接着话锋一转,说到了我作文的错误——“来,我们来看看这篇喊口号的作文。”
刘老师要求在她阅读我的作文时,同学们数一数我作文里有多少个“我长大了!”。
同学们都很踊跃,连我也好奇起来,和同学一起认真的数数。
结果,居然有十八个“我长大了!”。
同学们哈哈大笑,我也笑了。
“看来这位同学真的是迫切的想长大啊”刘老师也笑了。
头一次错误也这么有趣,这样的方式也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作文的正确写法。
后来,作文课成了我最期盼的一节课,而我的作文也多次成为范文被老师阅读。
刘老师曾说我,有内秀。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自信的面对学业,努力学习考上了市里的高中。
3.
高二的一个周六,我们结伴去看老师,我特意去找刘老师。
她不在她原来的办公室,而是搬去了新建的教学楼,成为了“高四”复习班的班主任。
她的办公室紧挨着她的班级,门半开着,我看见一个人趴在办公桌上休息。
可能是听到我的脚步声,她抬起头来——是刘老师。
刘老师看到我很惊讶很惊喜,问我怎么来啦。
我说想老师了,来看看您。
她很高兴的笑了,看的出当时她很疲惫,眼里都是血丝,但笑起来依然那样爽朗。
我劝老师要注意休息。
刘老师却摇头说他没事:“这些孩子正在关键期,正要鼓把劲,得陪着他们。”
我没有再劝,我知道这不仅刘老师的责任感,更是她的使命感。
临走前,我问刘老师:“老师,你觉得教学有意思吗?每天都讲一样的课程,像是在说车轱辘话一样。”
刘老师摇了摇头,笑着说:“很有意思啊,虽然书是一样,知识是相同的。但是,我并没有讲车轱辘话,而不是不断的改正丰富我的教学。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这番话让我十分震惊,重复不是单调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工作以后,我接触的工作也都是平凡,但在这每一次的重复工作中努力找寻提升和进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这些年求学、工作,一直在外奔波,再未回去看望过老师。算一算,刘老师应该也快退休了。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我的老师,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谢谢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