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卫鞅替老公叔递交了议和盟约。国丧当下,朝局未安,孝公备感重任如山般巨大。秦国割让河西之地表诚心统一议和,以求休养生息,引发魏国上下的争论。公叔痤安然归魏向魏王提出灭秦分秦一说,官复原职。而此时的老公叔已是争心消磨净尽,且有隐隐不安之感。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割肉全身不得已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从庞涓的沟通之误看沟通的重要性
大师兄分享:“庞涓首与秦长史公孙贾朝堂之沟通,以己之短功敌所长,次与魏王在宫内沟通,得到三个字“知道了”,沟通重在听而非说,重在对方能够收到什么而非我们想表达什么,沟通最难设身处地;卫鞅为何去洞香春,决策外部信息的重要性;公孙痤说魏王,老臣谋国,不避杀身之祸,从战略说起,称霸,一统为何还不确定?公孙痤与卫鞅沟通,卫鞅志向何在,为什不任官于魏相府?”
公叔痤从秦国归来后魏王和庞涓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庞涓的意见很简单,杀之。那魏王的意见是先见见再说。魏王好大喜功,所以他既要面子,他也要里子,他又要面子,他是想把六国联盟合起来一起灭秦,先灭秦后分秦,还利益共享,不至于做出头鸟,魏王他用哪个战略都是对的。
那为什么魏王却活生生把一局怎么都不可能失败的局打败了呢?魏王永远在犹豫,犹豫是什么意思?魏王他永远在判断最大的利益叫做见利忘义,永远没有原则。所以魏王如果要用庞涓的战略,直接杀掉公叔痤,这个叫做表示决心。如果魏王用的是公叔痤的战略,魏王就必须要善待公叔痤。
那魏王为什么说先开一个会讨论一下,而且这个会真的不是讨论如何处理公叔痤,我们看到在这个朝会上是在羞辱公叔痤和秦使公孙贾。作为一个领导者,第一,做事要有原则;第二,你要有更大的格局。不管怎么样,任何时候你都要用结果说话,你真的没有必要去羞辱失败者。
因为当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那所有说我过我们错的话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叫领导者的霸气?我灭你与你无关,根本就不需要你参与,我何苦要去羞辱你。每一次危机都代表着机会,代表我起码会给你机会,让你说明我能够得到什么。
那魏王明明已经有了选择,但为什么还是左右摇摆,因为近看近利就一定会望远利,叫做见小利而舍大利。那接下来魏惠王面对公叔痤会如何处理?公孙贾又将如何说服魏王达到自己的目标,那魏王又如何是把必胜的棋一步一步走失败的呢?
这一集里面我们会看到长史公孙贾是如何从一个人才沦落到人渣的?为什么好人做不出好事?在“公叔痤说魏王”这一幕当中公叔痤又是如何来做大客户销售以及商务谈判的。
前面我们说过当魏王听闻公叔痤从秦国回来的时候,庞涓对公叔痤的处理意见是杀之,因为庞涓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而魏王的意见是见见未尝不可,但魏王愿意见公叔痤他并不是想平衡庞涓与公叔痤,而是想折辱公叔痤,所以魏王根本没见公叔痤,他让公叔痤在偏厅待着,魏王他见的是秦国密使公孙贾,而且见公孙贾的时候还在羞辱秦国,魏惠王说秦国人穷志短,国穷乱,错,人越是穷的时候越不能志短,国家越是穷的时候就越不能乱,一个人越穷的时候就越要有信心,一个人越富裕的时候越应该谦逊,那魏王在这里恰恰犯了这个错误。
魏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一直就是压在秦国上面的那把剑。随时都能灭掉秦国的那个人物。换句话说,整部剧都是为了打败魏惠王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秦朝。其实魏国在魏惠王中后期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表现,实在不能说是魏惠王一人之错。
就主观原因来说,在当时的魏国庙堂有这么几股势力,第一,以公子昂等人为首的老旧贵族势力,第二,以庞涓、龙贾等主要由军事将领为代表的新贵族势力,第三,以公叔痤、魏惠王为代表的第三方势力。在几股势力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魏惠王要做出战略决策就必须照顾到任何一方,否则魏国内部必生变乱。
很不幸,在几次的交锋下,无能而狂妄的旧贵族集团逐渐占据了上风,庞涓等新贵族被压制,而魏惠王为了自身利益,就必须站在旧贵族一边,从而使魏国走上了不归路,后来庞涓等人的战死使这个结局彻底失去了改变的可能。而客观条件就是,魏国的地理位置过于敏感,牵一发动全身,战略决策必须谨慎又谨慎,导致统治者一旦不留神,就很容易犯下不可估量的错误,而周边形势也相当不理想,尤其是西秦和东齐,相继崛起,从两个方向威胁魏国,严重制约了魏国的手脚,使其作出战略决策难度加倍。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要魏惠王这样一个并不十分英明的君主作出那样困难的战略决策,是相当困难的,魏国的命运确实悲剧。假使当时秦齐没有崛起,依然被魏打压住,而魏的攻赵战争取得成功,赵国屈服,那三晋合一就不久矣,则魏国重建当初晋国时的霸业或许也有可能,甚至最终统一天下。
公孙贾:邦交有礼仪,呈上秦公国书。
魏惠王:秦国也有邦交啊?
公子卬:穷秦买通战俘,苟延残喘,好盘算啊!
公孙贾:魏国没有战俘,秦国自有国号。
公子卬:你说没有战俘,难道饿狼能把吃进嘴的肉再吐出来吗?
公孙贾:老丞相在秦国无一日不是魏国特使。
……
魏王嘲笑秦国穷国也有邦交,一个人靠折辱他人来证明自己有面子,我想这是很可笑的。所以公孙贾做得非常好,公孙贾的那句话,魏国没有战俘,秦国自有国号,公孙贾真正做到了不卑不亢。
弱国无外交是事实,但对于弱国来说越是弱国,当你实力不如人的时候,从战术上强要视之弱,弱要视之强,你越是穷困的时候,就越是不能掉进自己的困境里面,就像公孙贾一样,如果我给不了利,我可以给你折腾,倘若魏国一定要一意孤行分秦灭秦我同样也不会轻易让你好过。
但回过头来,大争之世的时代还是得重视邦交,一个正常的国家,外交是显然必不可少的,正所谓的弱国无外交。秦国从弱国变强国隐忍了多少年?可想而知,从穆公一直到孝公时的变法图强,差不多三个世纪的时间,秦国一直在不断的积蓄力量,希望成为强国,东出中原称霸,直到后期的一统中原,最终到惠文王时的东出函谷,秦始皇时横扫六国。
为什么很多人都看得出秦国这个是拖延之计?就连那个好大喜功的公子卬都看出来了,那为什么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这个计策却能够执行下来?这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深思的。
一方面固然因为魏王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喜欢评价利益。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有问题,但是我们却忘了没有人是铁板一块,当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不完美的时候,我们的敌人也不完美。所以我们经常很容易陷到自己的问题里面,假使敌人是铁板,那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输给敌人而是输给了自己。所以魏王对公叔痤的处理意见意味着什么?
魏王没有见公叔痤,魏王也没有治公叔痤的罪,而是让他回家待命。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就看到另外一个很聪明的人,这个人就是庞涓。庞涓很有立场也很聪明,庞涓心里更清楚魏王做的决定。
第一,魏王并没有治公叔痤的罪;第二,魏王首先接见的是秦国的国书;他很清楚的知道魏王的心里又在评价哪个利益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看到庞涓在沟通中有什么问题?庞涓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人才不一定会讲,会讲的一定是人才。
我们看庞涓在沟通中犯的一些错误,首先是在朝堂上与秦长史公孙贾的沟通,公孙贾是搞外交、做说客的,他最厉害的就是这张嘴,而庞涓是魏国的大将,他最会的就是动手,一个长于动手,一个长于动口,这两个家伙怎么能搞到一块去。所以在朝堂上的辩论庞涓越是跳出来发表意见越说就越被动,结果公孙贾是说越说对自己就越有利,公孙贾他是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庞涓反而被动了。
其实朝堂下庞涓还是真得了机会跟魏王沟通,一方面他有这个权威,其次魏王其实也在做均衡,但他跟魏王的沟通最后只得到了魏王三个字的回答, “知道了”。魏王的意思是什么?不要说了,我没兴趣!
庞涓:臣知道,当年魏国宫廷政变若不是公叔痤死力拥戴,我王也没有今日魏王大位。
魏惠王:上将军是指本王以恩怨断事?
庞涓:臣惟一心,望我王以魏国大业为重。
魏惠王:知道了。
……
沟通重在于听,不在于说。我们有一个嘴巴,但我们却有两个耳朵,沟通真的不在于我们想表达什么,不要两人一见面就滔滔不绝,重要的是对方能够收到什么。相对于庞涓,公叔痤清楚的知道魏王是一个好大喜功、喜欢讲利益的人,但是庞涓却始终没有办法站在魏王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从魏王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这才是庞涓最主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