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一再恳求下,领队终于同意带我们去地坑村。领队这次忍着牙痛全程部署安排,担负着我们一行的衣食住行、安全责任,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地坑村,也是领队提出的这个神秘感十足的词汇。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在地坑里建的房屋形成的村庄。我们非常好奇,那里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到达目的地,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买票,景点介绍图册,进门,一切都按照旅游景点的流程。我们的副领队美丽女士第一次出镜哈!
不说的话你或许根本就猜不到,在这空旷的黄土塬上,地下竟然是个村子。
哦哦,原来地坑村是由许多地坑窑院组成的村庄,地坑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据说,地坑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据考证,天井窑院距今已有1500—2000年的历史,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史演变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从地面看下去是这样的:
这是现代施工技术建造的地坑窑院。
我们分别从两条通道进入地坑天井,分别感受一下不同时期的地坑窑院。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我们一路下行来到地坑天井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地坑天井里别有一番风情,每个院落大多有8孔窑洞。这些窑洞分主窑、客窑、厨窑、牲畜窑、门洞窑和茅厕窑等。主窑多为九五窑,宽3米、高3.1米;其他窑为八五窑,宽2.7米、高2.8米。主窑可见三窗一门,其他窑则二窗一门,茅厕窑和门洞窑则无窗无门。
与地上世界的热闹喧嚣相比,地下的地坑院落则显得十分静谧。虽然是正午做饭时分,但地坑院里却很少听到人声,安安静静的景象,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只是通向地面的烟囱冒出的炊烟,说明院落里还有人居住。
坑院深深,站在院中央,可以感受天人合一,也可以不时发现深藏的风水秘密。这也是地坑院最讲究的地方。
资料记载,地坑院的建造,是关系到家庭兴衰的大事,因此在动工之前的选址中,必定要请风水先生看宅子,造地形,定坐向,量大小,下线定桩,选择吉日动工。对地坑院基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一般都选择宅后有山梁大塬的地方,谓之“靠山宅”,意思是“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而很少选择临沟无依无靠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被称作“背山空”,寓意“背无依靠,财神不到”,很不吉利。
地坑院在建造过程中,受阴阳八卦的影响也很深。在动工前,必定要根据宅基地的地势和面积,按照阴阳八卦的方位决定院落的形式。
依据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不同的方位朝向和主窑洞所处的方位,地坑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在庙上村,不少人家选择的就是这种朝向。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与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
庙上村多有仰韶文化的遗迹发现,仰韶文化时期正是人类穴居文化的成熟时期。
德国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于1933年—1936年间拍摄了这样的图片,这是地坑村最早的航拍照片。“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景象,一定把歪果仁吓得不轻,不知道是什么秘密基地!
发现一处秋千架,我们也去玩了一会儿,算是缓解旅途的疲惫。看见没有,镜头里有一双一米二的少女大长腿!
也不知道怎么走的,通过一个长长的通道,我们到了地面,发现一个小桃园,那桃子粉嫩娇艳,煞是馋人。我们一行人可是从鱼米之乡出来的,在戈壁荒漠的干涸和饥渴仿佛已经留下了心理阴影,看见这些可爱的桃子,像是遇见久别的亲人。薇同学开始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朴素的大娘说今年干旱,桃子长不大,你们稍微给点钱。我们几个人还是在嘀咕,怀疑这片桃园是不是这个大娘家的。说来真是好惭愧!
梅同学说,这个桃子是她小时候吃过的桃子味道!
我们自己采摘,满包满囊!肚子也吃得饱饱的了!我们一行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个上庙村还有慈禧的行宫等游玩的地方,我们再也没有游玩的兴致了,急急忙忙上车回家,诺大个上庙村只玩了一个角落,拎着一大包桃子就撤了。离家太久了吧!
纳闷,桃之夭夭怎么会变成逃之夭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