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笑言自己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良好的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奇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
“奥数”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家长孩子最关心的焦点之一。很大一部分家长秉持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认为只要孩子数学成绩好,物理化学便可以轻松搞定,再摘得颇有含金量的奖项,一来择校无忧,二来工作不愁,而艺体文学等学科在这些家长眼里基本上与“喝西北风”直接挂钩。
但是,近年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一部分家长认为这句话几十年来坑害了无数中国学生,生来怀有艺体文学理想的孩子明知道自己不能在“理科”这条路上走得长久,却依旧哭着喊着去上一堂又一堂自己不感兴趣的“奥数兴趣班”,而将心中追逐自己真正梦想的苗子碾得粉碎。
如今数学成绩优秀到底是不是孩子最大竞争力?
这次,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公开表示不赞成奥数,那我们也应该放弃孩子的奥数吗?我曾在小学多次取得奥数国家级和世界级奖项,我认为我在这点上有一定发言权。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
我在这里的段落标题引用王力宏一首歌曲《依然爱你》中的一句歌词:“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名言是有时空局限性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和地理维度上的变化,这句话的正确程度是会随着变化的。30年前,这句话在中国是成立的,因为当时中国的极速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对工业、科技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学好数理化基本可以确定一个稳定的高薪酬工作。那80年前的中国呢?还学数理化呢,饭都吃不饱,买数学书不如买头牛,能多生产粮食。那80年前的德国呢?希特勒的军工重工极速发展,正缺“学好数理化”的人,理科天才是很吃香的。可见,随着时间和地理维度的变化,一句所谓“真理”的正确程度是会变化的。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
没错,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判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当今这个时间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到底还适不适用。
「知识砖」的另一位作者Tiger有一次和我探讨到:德国文化中的格言警句强调个人动手实践去检验真理,比如“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歌德”,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注重继承他人的经验,并生产出了一系列博大精深的理论,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长久以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民很少质问流传下来的理论,常常只因为“从古至今大家都说对”便坚信某一理论,而不去考虑其任何局限性。
当代的人们已经很少再盲目地人云亦云了,所以我想用我自身的实践和我学到的经济学来回答刚才的问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当今这个时间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到底还适不适用?
经济学中看教育
我从薛兆丰先生的北大经济学课程中听到一讲:贴现率的定义是未来价值在今天看来的打折程度。
如果你对未来很确定,对未来信心很足,那么贴现率就低,你会很看重未来预期中的价值,甚至可以适当牺牲当下的利益去换取未来的利益;如果你对未来不确定,对未来信心不足,那么贴现率就高,你会怀疑未来预期中的价值,会死死抓住当今的利益,而不敢去“赌”未来的利益。
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谁知道我们的经济哪天就会发生重大危机呢?谁知道我以后移不移民呢?”,人们普遍愿意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学科,尤其是应用科学(工程类),因为通过这些东西获取回报来得快,来得稳。而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人们对未来有信心,他们的家庭对基础学科的投入比重更大,因为孩子不需要在短期内实现高回报。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很难在短期内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而只能在长期中逐渐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其素养、建立其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修炼各方面与人相处的技能,如合作、管理、演讲等。
这样一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名言能在30年前流行也便显得合理了。30年前我国可以说是个“准发展中国家”,人们急需在短期内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学习理科应用学科可以说是孩子的最稳当出路。而如今,祖国的未来越来越清晰,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自信,有一部分家长开始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做长期投资,为了让孩子能在人生几十年中长期受益,而拒绝让孩子死磕工程类学科,这个现象也便十分合理了。
我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论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数学成绩优秀已经不再像以前是孩子最稳当、最有力的竞争条件了。虽然在孩子前半生还是可以靠应用学科知识吃香,但是从人生长期大局上看,有个性、有思想的孩子才是真的人才,才是能在这个聚变的大时代中站稳脚跟的。
结语
1.“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
2.数学成绩优秀已经不再像以前是孩子最稳当、最有力的竞争条件了。
3.家庭开始更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因为对孩子整个人生的预估更清晰、更有信心了。
4.我今天围绕“清华教授喊停女儿奥数”的话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今孩子死磕数理化的不必要性。
其实我对于“人文素质教育”长期益处的论证还不够充分,以后肯定会再做几篇推送,今天的篇幅已经挺长了~
当然,我意识到这个话题还能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残酷的应试教育是否导致了今天的“畸形奥数”,而清华附中王校长所说的“奇怪的解题方法”到底对孩子有没有价值?我们下次从这个方面来讨论哈~
思考
1.你是否也发现我们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质疑越来越多?你依旧肯定这句话还是压根不赞同,为什么?
欢迎你把你的收获、思考,或是对 「知识砖」的鼓励和建议,在留言区里和我们分享。
如果此篇推送对您有帮助,请点下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