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巴厘岛之前,想象得都是阳光、沙滩、大海的画面。身处异国他乡时,却发现巴厘岛比我想象中得要丰富,来自异国不同文化的冲击力扑面而来。
巴厘岛是一个有信仰、很虔诚的地方。巴厘岛大多数人信印度教,所以大街小巷都是祭祀的寺庙和供奉的神像。这些神像大都面部狰狞或阴森可怖,却让人心生敬畏。这里随地都是摆放着花朵和食物组成的供品,每天教徒们都要早中晚拜神三次,如果有事错过了拜拜还要补拜,他们的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而我也有一次与当地神的心灵对话。那是在“达巴图火山温泉”,当地人敬爱神,所以它的温泉水是从神像的口中倾吐而出。我站在一个三四米高的水柱下感受泉水对我背部的强烈冲击,我在心里祷告,请神打开我淤结已久的肩颈,神似乎友好地答应了我,于是我在神水的冲击下感觉打开了整个身心。
巴厘岛课业负担比国内轻松得多。这次我们去“咖啡种植园”时,带我们参观的印尼导游只有20岁,全程用英语流利地和我们交流。在聊天中得知,她18岁高中毕业后,因为付不起大学学费,就开始工作。巴厘岛的孩子从小到大每天只上四小时的课,作业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能够做完,另外的时候就可以尽情玩耍。一个高中文凭的小姑娘,英语讲得非常流畅自如,反观国内的大学生通过了CET4,6,始终还是哑巴英语,水平可能还不如这个姑娘。
我很想问,到底是哪国的教育好?这位印尼导游在听闻我们中国学生每天七点上课到五点,回家做功课做到九、十点,她无奈地说——If I am in China,I will die.可我们这帮子在课业重压下的中国人,还是存活下来了,只能苦涩一笑。
巴厘岛还是一个慵懒的地方。游客告别忙碌的工作,来这里放慢节奏度假,而我们的华裔印尼导游不紧不慢地告诉我们,巴厘岛上得人天天慢得像在度假。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导游说,千万不要饿了才去点菜,因为上菜速度真得很慢,等一个小时不奇怪。我们在印尼机场的时候,无论是海关还是乘务员,办理得时候动作像树懒一样慢吞吞,他们一会儿接个电话,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和别人聊会天,这在巨大客流量的上海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还有,我特别爱巴厘岛的植物。国内的植物大多数有种清秀寡淡之美,而东南亚的植物却完全不同,色彩艳丽、姿态张扬,是一种奔放热情之美,很具生命力。在逛“乌布传统市场”的时候,我也发现,这里的手工艺品和画作渗透了植物绚丽的风格,热情的大自然造就了这里奔放的艺术品。
巴厘岛的文化、教育、生活状态、艺术与中国截然不同,仿佛打开了一扇我通往世界各地的门,让我带着我想要探索的好奇去发现更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