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情的两个基本数据事实
普本率仅达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1999年自2017年,我国普通本科毕业生累计不超过4100万,加上2018年普本毕业生,预计不超过4500万人。这意味着,在13.9亿的中国人口中,国内普本率目前为止,占比不过3%。
与之对应的是,国内初高中以后的教育主体中,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专科高等教育、普通本科教育人数分别在400万左右。当我们把视线聚焦在第四者时,前三者在人口基数上不在少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即国内总体普本毕业人口不过3%,普本之外的人口教育红利值得关注。
一线城市GDP人均贡献率是其他地区的2.7倍
普本与非普本学生的对比,一定程度可以类推一二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不是绝对相关,仅为一个相关类推)。比如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人口占比5%左右,2017年GDP占比达12.5%。即人均GDP贡献是其余地区人均贡献的2.7倍,对应消费力做初步类推:教育消费力上不同地区存在消费水平差。这里引申出一个关注点,即面向对应地区,提供的教育消费品时,应考虑如何基于下沉地区的特点,输出适合的产品。
以上是两个基于国情的数据事实考量,这方面数据将帮助我们在研究教育赛道时,考虑对应人群与地区的差异化需求。
未饱和的市场与细分领域的下沉
未饱和的市场
现在我们回到一个宏观的教育创投市场。德勤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2.68万亿元。在上一篇教育创投笔记中,已提到2018年国内股权投资额为600亿,近两年分别以倍增速度增长。在这个远未饱和的万亿赛道中,资本正在加速投入,教育迎来其相对黄金的创业时机。
除了远未饱和,教育赛道的另一个特点是难垄断,市场集中度相对低,分散度高。俞敏洪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未来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可以占到四五十家,未来学而思和新东方只可能是其中的两家。”教育行业的垄断程度不会像互联网其他行业一样,新东方和好未来的市场份额只有 2%。
集中度低、难垄断意味着在整个赛道以及细分领域,其他创业公司有机会发展成为新的头部选手——比如我们在关注基本国情数据,包括人口教育水平差异、地区教育消费品差异两个维度,分别在比如职业教育、下沉品牌等方向都有机会拓展。
有机会拓展意味着存在可能性,但是否能做到需要下沉试验的,比如在下沉方向,三四线城市是否可以做出一个对标好未来的品牌?
细分领域与下沉
本文侧重下沉方向可能性的探讨,因此接下来将集中在不同赛道的下沉现状与机会。首先,我们会初步梳理一线城市在各领域的落地情况(选择部分关注,较全面的需要输出行业报告),集中度与模式。然后,对比教育水平、消费水平下沉人群的教育产品落地现状与可能性。
教育赛道按年龄阶段主要划分为,学前教育、K12、素质教育、国际教育、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领域,上一篇笔记已提到,创投集中在品牌营利性幼儿园、第三方服务提供(包括学前玩具、传媒出版、教学信息化、绘本等)。营利性民办园方面,《广证恒生2018教育年度策略》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这个集中度不高的领域,一线城市现有落地的民办园头部品牌包括A股上市的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美股上市的红黄蓝教育、新三板公司伟才教育。这些头部品牌,主要以加盟方式盈利,在加盟方场地、资金满足要求,付费即可获得品牌使用权,比如威创旗下5000多所园区,98%为加盟。业务与传统幼儿园学习、托管为主,部分开拓线上幼儿教育业务,覆盖二三线城市。这些相对传统的低门槛加盟模式,暂时没有太多参考点,倒是有可能被新型直营+线上优化管理模式的创业品牌倒逼业务优化。
K12
【下沉的地区与上升的品牌】
K12,在国内主要指小学到高中教育,主要针对应试学科(如 语数英考试 )的教育。
K12学科培训:线上线下地区认知差异化,大公司难垄断,CR4<5%,三四线品牌可复制占据地区优势
以国内第一个K12上市公司 好未来 为例。好未来 的业务体系覆盖;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比如线下营收,仅北京、上海市场就能贡献好未来80%的收入。其中,好未来的中小学教育培训小班业务在2018财年第一个季度营收占总营收的81%。除了主营业务K12领域,好未来还在幼儿教育领域、外语留学以及国外教育科技公司方面布局。
对标好未来,三四线城市K12中小学培训教育的下沉,国内平行线教育走了和好未来接近的路线,先从培训小作坊做起,标准化产品线、加注运营和管理,现在覆盖小学至高中的所有数学内容。在教师团队方面,相对好未来集中清北教研团队,平行线的教研人员有两类:一类是 985、211 学校数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另一类就是有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这两类老师可以在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上形成互补,面向三四线学生人群。不过针对好未来目前千亿市值的投资布局,目前平行线还集中在自有业务产品线的打磨与落地。
在一线与三四线城市之间,是否可能做到平衡覆盖?嗨课堂是一个示范,其K12线上1对1学科培训,三四线付费用户占比为47%,“三四线城市对于班课的接受度会比较高,家长和学生可能更多考虑性价比,愿意花最少的钱,获得更多的服务。而一、二线城市更多地考虑性能比,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费。”
一线与三四线之间的教育产品输出,一线城市对溢价服务接受度较高,三四线城市愿意对不同品牌进行性价比比较,寻求折中。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方面,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曾表示:中国教育领域的创业和投资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市场将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素质教育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素质教育覆盖的范围,在上一篇文章就提到,包括少儿英语、生活素养(逻辑思维、故事阅读、科学、情商、财商)、科创(STEM,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K12STEM)、体育(纯运动类、棋类、武术)、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游学等。
以少儿英语为例。国内VIPKID,一家面向4-12岁少儿英语在线教育机构,用户50%来自一线城市,教师来自均来自北美,以一对一,到一对多小班教育为主。与之对标,国内新诺教育,即开始探索对标VIPKID的线上模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线上线上模式结合。
总的而言,线上线下融合:一线与三四线品牌标的人群地域差异化,是一场错位流量战。
国际教育(此文省略)。
职业教育
【下沉的教育基础与上升的品牌空间】
职业教育覆盖范围也已提过,在此不在复提。
从投融资方面看,自2016年职业教育在教育赛道获投额占比24%。其中,关于下沉,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从人口红利来看,职场技能提升的方向,应也有可以想象的空间,类比电商领域的下沉,比如职业培训中,面向下沉的人群,做上升的品牌。比如面向下沉人群做一个IT培训领域的(品牌上升)新东方?
以下沉人群、上升品牌视角进一步看目前细分领域,仍以IT培训为例。在K12、素质教育与国际教育,人们倾向关注培优,往头部比如90分以上作为门槛。而在职业教育培训中,比如IT培训,是否可以分层,在60分的入门(比如达内)与90分以上的培优之间,做一个75-90分之间的提升层项目,这个层级面向非头部学生,但可以匹配技能学习需求。国内目前做线上IT技术培训的项目包括七月在线、小象学院以及众多分散独立经营的小品牌,基本没有报名门槛,不能人群分类,即难以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对匹配的教程产品。
总结
文中以国内教育水平人群基数分布、地区消费力数据作为开头,强调在教育赛道创业产品对标人群需要考虑基础素质分布以及消费力特征。针对远未饱和的教育创投赛道,初步梳理学前教育、K12、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各细分领域,在教育基础下沉人群、消费力三四线城市下沉方向的部分表现案例。在不同领域,比如素质教育除了少儿英语还有STEAM、艺术、体育等案例,但在文中没有过多梳理——再细一步的信息量比我预期的要大不少,之后感兴趣再细究。
后记:为什么要从下沉人群(基础水平与地区差异)说起,作者近日在接触教育平台产品时,发现接受产品教育的人群中,基础水平分化较大,基础水平相对弱的群体其实不在少数,比如零基础的甚至可以占比一半——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在头部4%人群时,还有大多其他需求存在,把心放大点好。
创投笔记系列旨在对各创投赛道有一个基本面了解,主要参考资料为对应领域VC行研报告及其他线上公开素材。赛道顺序按作者兴趣展开。
备:一直以来觉得大多数人包括我,在较长的职业生涯,可能只在一个行业深耕,对其他行业知之甚少,略觉遗憾。是否有一种可能:花小部分时间,对其他行业有初步涉猎,既能让自己保有相对全面理解各行业商业运转的认知基础、不受限于一个领域以至于手握锤子眼里都是钉子,又能打通各领域的基本面、想象跨领域的各种可能。今年就以这一系列学习笔记作为尝试,相对体系地入门涉猎。另外,由于每个赛道覆盖内容甚多,我会根据数据、个人认知偏好做出筛选,以完成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