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喜欢趁进货回来档口,在车站附近报刊杂志亭买《特别关注》看,有它的姐妹刊《爱你》,看到《意林》我也都顺便带回来。那时很贪心,基本期期都没落下,偶尔还会重复的买。
那时就是单纯的喜欢看这些刊物,我不是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去翻阅它们,我是等到上床休息的时候静静的靠在床上看,我是舍不得一下子就读完它们,我要很慢很慢的看完它们。
在更早的时候我喜欢买《读者》,《青年文摘》看,因为那时候年轻,喜爱文学,就喜欢看这些干净简炼的文章。
那时候一页页的翻阅着这些带着纸香味的刊物,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慰藉与舒缓。
2006年在我开服装店的第二年,我找了个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的朋友给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段话:利不在多,有赚就行,钱不在多,够花就行。我小心翼翼的把字纸张贴在店里一个空档的墙面上,一走进店,抬头就能看见,很是醒目。
在更年久的时候,我父亲总喜欢在农闲时候去跌鲢鱼,跌水果,收鸡蛋去卖。因为是小买卖,父亲总是分卯必争,我总是看不惯。
有次父亲过江(九江)卖完他收的鸡蛋,顺便回头又带二三十斤大青桔回来卖。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读小学5年级了,父亲要我晚上跟他一起去镇上电影院门口卖。我感觉很是丢脸,因为我们那时候村小学已经跟镇上小学组合一起属于镇中心小学,那要是去,肯定会遇上家住镇上的同学,太不好意思了,尤其父亲在秤上从来就分毫不让。
我那时候就是不太理解父亲的肩上重担,因为父母生了我们姐妹八个,如果不勤劳不精打细算,根本那日子就更困难。
那时我就不喜欢做生意,我的意识里就是等我不上学了宁可种田种地,也不去做跟人斤斤计较的小买卖。
后来机缘巧合,2005年我一个一起玩得好的姐妹告诉我可以去开个服装店,她的一个朋友服装店做的很好,在她的指点下我来到这个我如今还继续盘踞的地方。
转眼10几年过去了,那时候一起开店的基本都走了,只留下两三家,我是开服装店最久的了。
所以这些年我的生活阅历也多在服装店出出进进,思想也就还是停留在比较滞后的地步。
有时我会想着,明明从小内心就非常抵斥做买卖的我,在没有一点经商经验的情况下也开了10几年店,至少在我的努力下让家里生活过得比较安稳。
而从小一点都不热爱上课学习的我,无论哪一课目都不喜欢也学不好,除了看些连环画、课外故事书外能带来点乐趣,我似乎找不到别的爱好兴趣。而那年代农村可看的小说丛书是少得可怜。
此刻再返回回顾这些久远的过往,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可是因为随着生活好起来,对书籍的渴求也没以前那么浓烈,不要说看书,看电视都没一点兴趣,有时心血来潮一次性买来四五本书,看很久都没办法看完,甚至有一两本我连一页都没看,也不知道以后我愿不愿意去临幸它们。
当遇上简书,越发觉得自己文化低泛,思想浅显庸常,就肚子那点货,根本就写不出更长更有新意的文字来。
我想到这10几年开店的历程,为什么我一个没什么生意头脑又不是很精明的人,能做到现在,除了善良待人热情,有一点,肯定我还不算很笨的了。
那么在写文的路上呢,虽然我的水平起点也很低,我觉得我也能走得很远,能写很久,因为我不是算很笨的那个人。
努力吧,不仅仅是写出这两个字这么简单,还得你手不能停,想手耕不停,就得广看书,不管你是真热爱还是不太热爱写文这件事,既然开始了就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