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日本发动的一号作战计划中的衡阳保卫战。介绍了衡阳保卫战发生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战役失败原因的讨论与研究。
1. 衡阳保卫战的发生背景
1944年长衡会战爆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对日军将精锐关东军南调的情况一无所知,面对与自己人数相当,吸取了前三次失败教训的日军,薛岳的天炉战法不再奏效。致使作战计划一开始便被彻底打乱,整个战区乱作一团,直至日军抵达衡阳城下,重庆军方都没有做出有效的抵抗。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原本计划休整十个月而如今只休整了四个多月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第十军担负起了这次保卫衡阳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时,因为休整时间有限,第十军虽在弹药方面补充充分,却面临着人员不足的窘境。该军共计约合17600人,其中战斗兵员仅仅14000人。
相比之下,日军军力要强大许多,日军第十一军是日本在中国大陆唯一野战军,其司令长官横山勇所指派进攻衡阳的第六十八师团和第一一六师团更是生力军,曾接受过专门的城市攻防战的训练,此次专门为啃下衡阳而来。
然而第十军军长是横山勇的克星,曾在去年的常德保卫战中痛击过他。第十军军长方先觉面对岌岌可危的战局,临危不乱,刚入城就向衡阳三十万市民保证,有我方先觉,就有衡阳。
衡阳保卫战打响的前夜,蒋介石在简单得询问方先觉城防部署后,表达了希望第十军坚守衡阳十天到两周的时间,但守期越长越好,尽量消耗敌人。方先觉立刻向委员长表示,“本军不惜任何牺牲,战至声嘶力竭死而后已。”蒋介石连说了三声“很好”,才将电话挂断。
军长慨然赴死的气概感染了普通将士,在修筑防御工事期间,兵营中流传着这样的一段顺口溜。
兄弟磨烂了肩,长官磨破了嘴。
做不好有鬼,打不胜怨谁。
日本强盗,这一次保准后悔。
彰显了中国将士面对强敌,乐观坚强,大义凛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心态。也预示着这会是一次罕有的惨烈的战役。
2. 衡阳保卫战的经过
6.22日,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拉开了序幕。日军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衡阳的南方,这使得张家山一带的战斗最为激烈。张家山由三个品字形小高地聚合而成,交相呼应构成交叉火力网,易守难攻。同时又是日军占领南方高地居高临下俯瞰衡阳的必争之地。
为了拿下张家山,日军动用了一一六师团中最为强悍的黑濑联队(日军联队相当于中国的团编制),在此坚守的重庆军为第十军预十师第二十九团的两个营。
黑濑联队几次冲入高地都被击退,损失惨重,即使借来了一一二联队的炮兵大队依然无济于事。
6.30日,黑濑联队趁夜色再次冲入中方阵地,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黑夜中容易看不清敌友,而重庆军因为熟悉位置,清楚敌我双方位置占了上风。但黑濑联队确实战斗力强悍,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熏陶,天空泛白,日军被打退回去,重庆军在收拾战场时发现几许两名日军自相残杀倒在地上的景象,被日军为占领阵地而发疯似的进攻深深震撼。
日本看强攻不成,竟然违背国际法公约,私自释放毒气弹,致使张家山守军二十九团两营死伤过半。趁此,7.1日,黑濑联队又向张家山阵地发起了又一轮的猛攻,接替第二十九团防守张家山的第三十团也被消耗殆尽。紧要关头,葛先才师长率领工兵连和搜索连支援阵地,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张家山守卫战士重新打气精神再次与已经冲入阵地的黑濑联队肉搏起来。
其中工兵连连长黄仁化在拼刺刀中受了伤,几个日本兵趁机包围过来,黄连长毫不犹豫的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再次被打退。
黑濑联队的战斗日记中也提到过这次战斗,其评价为,虽是敌人也是佩服的。
经过十天不舍昼夜的战斗,日军顿兵挫锐,停止攻城,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
又经过十天休整,日军的第二次总攻开始,日军像蝗灾中铺天盖地的蝗虫一样,龇牙咧嘴得发动凶猛的攻势。攻击重点仍然是城南高地,张家山阵地再次面临着考验。
总攻刚刚开始,日军就对张家山阵地旁另一独立高地发动猛攻,日军在炮火猛击山头阵地后冲向阵地,就在快要攀登上山头时,突然从半山腰弹坑里冒出守军人影,无数手榴弹如冰雹从天而降,炸得日军血肉模糊。就这样,第二十九团二营一连打退了日军三次冲锋。在面对日军第四次冲锋时,二营伤亡高达四分之三,无力反击,营长李振武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在日军第二次总攻中,城外大多阵地几次易手,双方反复争夺,涌现出无数爱国战斗英雄。
其中,在湘江东岸,日军的五六门山炮连日来疯狂轰炸衡阳城。上士萧民和另一位游泳健儿泅渡湘江,破坏敌炮两门,等日军发现,两人已经安然潜水回到西岸。此次行为如逗猴般戏耍敌军,也给我军士气鼓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第十军上至军长,下至士兵无不勇敢无畏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第二次总攻历经九昼夜,衡阳守军战斗力锐减。许多阵地上空无一人,整个第十军也成了一个空架子。方先觉忍痛命令全军放弃外围阵地,收缩至第二线阵地。
在这次总攻中,六十八,一一六师团以伤亡八千人的代价进驻衡阳第一线阵地,但也已是强弩之末。两个师团原任大队长所剩无几,第二次总攻又有六名大队长阵亡,几乎所有步兵队都由代理士官暂时指挥,战斗力大大下降,至此第二次总攻落下帷幕。日军偃旗息鼓,为更为惨烈的进攻做准备。
日军大总部对小小的衡阳城竟然羁绊大日本皇军如此之久大为光火,这在日军侵华历史上从未有过。紧接着,日军不仅对六十八,一一六师团大量补充,还紧急调动第五十八,第四十师团以及第十三师团一部一起投入第三次衡阳总攻之中,总计已达到十万人。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日军从盛产水稻的越南运来大量粮食,此行为直接导致越南国内的大饥荒。从种种行为表现出日军的残忍,也说明日军对此战的重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下衡阳。
8.4日凌晨,第三次总攻开始了,也可以说时最后的决战。因为面对日军十余万人绵绵不绝,波涛汹涌的进攻,第十军五个师共计阵亡六千人,伤七千人,一线战斗人数不满两千。
面对此次进攻,连运输兵,马夫,炊事员也上了火线,老兵现场教授他们如何打枪,扔手榴弹,可见战事急迫到了何种地步。此时,第十军官兵上下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之前长官还常说,我们要坚守阵地等待援兵。如今,官兵相顾无言,心领神会,再也不提援军之事。虽抱着等死之心,却仍发挥着战斗之力,没有一个不想在临死之前多杀一个鬼子,多出一份力。
六日凌晨,日军已经攻入城内,六七两日展开巷战。这时日军已经占领衡阳城大部,重庆军一些散兵游勇,仍然坚守阵地,各自为战,让日军头痛不已。
3. 唯欠一死方先觉
在城破的最后关头,方先觉发出了著名的最后一电。
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均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职方先觉率参谋长孙鸣玉、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同叩。
可见,方先觉战争结束最初的时候是打算以死殉国的,已经打仗坚守到如此地步,这不是贪生怕死之徒所能做到的事情。不过有一件事情刺激到了方先觉,日军攻入城内,横山勇为了逼迫方先觉就范,将杨林庙的第六十九兵站医院内上千名重伤兵用刺刀残忍杀害,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8.8日,最终方先觉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在当时,衡阳保卫战收到国内外舆论的热切关注,后方军民每天都会关注刊登的衡阳战报。人们无不在心里打着这样一个算盘,如果每一个大城市都能坚守四十多天,每一个大城市都让小鬼子吃尽了苦头,试问日本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
然而,当方先觉等一干将领未能杀身成仁,投敌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日后的方先觉对这段往事也一直不愿提起,称这件事让他遗憾终生。虽然此等举动让衡阳保卫战不再完美,让方先觉等人饱受非议,蒋介石还是肯定了方先觉的功劳,并授予其忠勤勋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古以来,将领舍生取义被人奉为圭皋。人们记住了忠于委座的张灵甫,就连能力不足直接导致明王朝灭亡的朱由检,也因为吊死在了煤山而被人广为传颂,甚至有人将其奉为千古一帝。
而沉湎酒色的陈叔宝,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李煜,甚至是战至立竭最后投降的李陵等等,被人看作是怕死无能懦弱的表现。
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细枝末节,成为人们酒足饭饱后的谈资,闲暇之余拿出来对比,愤世嫉俗一番。其实我觉得,投降也罢,守节也好,公道自在人心,别管他人如何评论,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好。
方先觉在此战中,殚精竭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果舍生取义必将扬名立万,彪炳史册。可是他考虑到了更深远也更现实的东西,他一直待士卒如亲生兄弟,如何忍心将其抛弃。正是为了保住近万名伤兵的性命,才促使方将军有了如此忍辱负重之举。
后来从日军中逃跑回到重庆的方先觉,虽然受到蒋介石的优待,可是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上阵杀敌,可谓遗憾终生。
4. 迟迟未到的援军
方先觉以一孤军,一孤城,在一般国军必以三倍于日军的情况下才可与之匹敌的现实基础上,率领“泰山军”与十倍于己的精锐日军大战四十七天。在这四十七天内,难道国民党对如此战队力强悍之部队无动于衷?难道蒋介石不想保住衡阳,挽回国际形象?
其实早在7.20日,黄涛第六十二军所辖第一五一师,一五七师便从广东英德出发一路打到衡阳城下在20日午后,衡阳守城官兵甚至可以听到西南角传来的枪炮声音,而且越来越近,仿佛友军即将冲破封锁,以排山倒海之势头解围衡阳。
方先觉激动不已,两军约定了会师计划,当晚命令特务营组建突击排迎接友军。可等突击排到达预定地点,却没有友军踪影。足足等了一天后,得知援军已经撤走,又不得不拼死杀进城去。
原来日军停止了对衡阳的总攻,转而围攻六十二军,而负责策应的第七十九军进展缓慢,致使六十二军陷入重围,第六十二军一五一师副师长余子武不幸阵亡。
7.27,8.2日衡阳援军分别发动了两次解围行动。其中7.27日的解围行动功败垂成。援军与守军最近相隔不足一千米,两军隔着一层薄薄的日军阵地,这致使日军阵地的机枪手不得不两线开枪。可就如此状况下,日军阵地终不得破,仿佛有种魔力,使得重庆援军不得一尺一寸之进步。
在后来的军事总结上,军委会参谋部长何应钦给出了解围失败的原因,火力不足。
不得不说,尽管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仍旧一直不如日军,中军必以三倍于敌的数量才可与之一战已成为共识。这相比于淞沪会战时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下面是有关战斗力素来强悍,也是最有机会解围衡阳的第六十二军的装备细节描写,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特约记者白修德。
平均三个人一杆枪,一辆机动车、一辆卡车、一门炮也没有,有那么几次会看到一匹中国小马的脑袋高出行军的行列,那是给营级以上的指挥官使用的。
中国军队在解围衡阳时,日军利用之前方先觉所打造的第一线阵地与中国军队周旋,再加上日军破译了蒋介石的亲自谕令,对中方进攻方向,人数编制等等了如指掌,采取围城打援。并针对国民党一直以来党派林立,指挥不清的痼疾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使得中国军队望“阳”兴叹。
但是以上这些原因皆为外因,让衡阳守军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何在城外援军已有日军三倍之多的情况下,敌人越打越近,友军却越打越远?区区一个特务营组建的突击排都能在敌人包围下杀个来回,城外的数十万援军却仿佛遇到魔障一样无法前进办法,建尺寸之功?
所谓“非常之魔力”到底是什么?
与方先觉同为中央嫡系的第100军军长李天霞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衡阳要是解了围,方先觉岂不成了抗日英雄?”
李天霞是国民党将领中一个典型的缩影,年少时期血气方刚,立志报效祖国,在抗日战争期间靠着拼命一步一步凭军功升到军长的位置。但是国民党内部腐败,派系争斗的现状让其疲惫不堪,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碌碌无为起来。
也正是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攻势,使得衡阳保卫战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