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电影,商业使然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商业运作也越来越规范化和工业化,各种类类型片,百家争鸣,各放异彩,粉丝电影也因此孕育而生。
2011年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吹响了粉丝电影进攻电影市场的号角,400万的制作成本竟然在上映一周就拿下了5000万的票房,不经让人咋舌,经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去看电影的以杨幂的粉丝居多,据说有的粉丝三天看了六遍,就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由此可见粉丝对于贡献票房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成功也从此教坏了国内一众电影制片方。
从2011年至今,粉丝电影每个季度基本都活跃在的各大院线平台,粉丝类型电影也发展出了许多门类,有演员粉丝电影如杨幂的《孤岛惊魂》,有歌手粉丝电影如韩庚的《大武生》,还有近几年来比较火的作家粉丝电影如郭敬明的《小时代》,还有都无法称之为电影的综艺粉丝电影出现,如由综艺节目《爸爸去哪?》衍生出的《爸爸的假期》大电影。国内院线近几年虽然火热,但也群魔乱舞式的狂欢,电影市场的乌烟瘴气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就是粉丝电影,粉丝电影代表了高票房,高人气,但也同时是低质量的代表,甚至有些电影从制作上来看都无法称为电影,只是可怜的商业工具罢了。
电影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多年,电影也从最早市井娱乐登入了艺术的高雅殿堂,世界第八大艺术的名号虽然响亮,但从发迹至今都甩不掉商业的帽子,毫无疑问电影相比其他的艺术门类是被商业控制的艺术,简单的说,无商业,不电影。
粉丝电影就是商业资本运作的典型代表。让高人气的偶像担任电影主角,吸引大批粉丝观影,从而赚的盆满钵满。粉丝是来看偶像的,是来支持偶像的,因此粉丝也不会那么在意电影的质量,制片方当然也懂这些道理,所以极度压缩电影的拍摄成本,反而用高额资金聘请明星出演,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本末倒置,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却是极佳的运作。一部2000万成本的粉丝电影,可能一半的成本都给了明星,剩下的留给拍摄制作和宣发,一半的资金都给了明星,想必电影制作团队也拿不出什么好货来,总之拍的体面,满足粉丝,也就完成任务。低质量的电影作品在粉丝经济面前来看完全不值得一提,片方和粉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能赚的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近一两年来IP成为了各大片方追捧的热门,而许多著名IP的作者也开始跨界拍电影,比较著名的由郭敬明,韩寒,张嘉佳,这些作家本身就是很有话题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更是积累了无数粉丝拥趸,他们去拍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自然会吸引大量粉丝观影,更不用说这些电影里还基本都是请大明星出演,吸金能力不言而喻。《小时代》是由郭敬明执导的青春电影,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不可辩驳,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场粉丝在电影院自嗨MTV聚会,整部电影明星们穿着奢侈品搔首弄姿,就像一场场时装秀的轮演,虚幻浮华脱离实际,里面传达出的拜金主义更是令人作呕。虽然引起的大范围的讨论与指责,但并不影响郭导在家数钱数的不亦乐乎。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2016年圣诞节上映的《摆渡人》,首先上映日期就注定它的票房会不同凡响,其次是它的制作阵容,著名作家张嘉佳首次执导,话题十足,监制王家卫,质量保证(王家卫在中国电影界乃至世界的地位就不再多言),再其次是主演,梁朝伟和金城武的经典组合,加上当红歌星陈奕迅和模特出身的一线女星Angelababy,整部电影可以说是梦幻配制,绝对能口碑票房双丰收。这部电影不负众望的拿下了高票房,但口碑却跌到了谷底,整部电影1个半小时左右,我多次想离场,我甚至怀疑王家卫根本没去过片场,监制可能只是一个挂名。整部电影简直就是灾难现场,除了演员演技基本在线,其他的全都乱成了一锅粥,刚好这部电影也是粉丝电影一锅乱炖的集大成之作。《摆渡人》涵盖各个粉丝向电影,有演员向,有明星向,有作家向,甚至是导演向,吸引了各方各类粉丝观影,大家看到这些大咖的名字便毫不经过大脑地纷纷买票观影,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明星中的明星,他们就像一种炼金神秘的符号,写在在电影的海报上。吸引着粉丝的观影。王家卫在这部电影里完全化为了一种吸引票房的符号,因为他多年未出新片,他的粉丝都翘首以盼着(包括笔者本人),《摆渡人》的横空出世,让我们激动不已,虽然只是监制但依旧吸引力十足,整部片子出了他的两个御用演员,基本看不到他的影子,他可能就是片方用来吸引粉丝的幌子,只要出现的制作人名单里就可以造成如此大的票房效应,片方对粉丝电影的理解可见一斑。更不用说陈奕迅和Baby了,陈奕迅在片中戏份不多但在片中唱了一首新歌也足以让他的粉丝在电影院兴奋不已,Baby可以说是当下一线女星,她的粉丝号召力在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给粉丝狂欢的电影,一般的粉丝电影,都只有一个,至多两个明星加盟,而这部电影导演制片加演员有10位之多,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优秀电影人的王家卫也参与的制作,却对这种粗制滥造的粉丝电影熟视无睹,毫不避讳,真是让人唏嘘。
中国电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商业化不是不好,而是要有度,好莱坞就有许多优秀的商业片,而不是过度商业的粉丝电影,商业和电影适度的有机结合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冯小刚曾怒斥中国电影现状:“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我认为他只说对了一半,电影和观众是一个对立的双方,多制作好的电影能够逐渐培养和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而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又会促进电影市场的优胜劣汰,是中国电影发展不断繁荣的动力源泉。粉丝电影是商业的使然,但绝对不是电影的归宿,或许电影是商业资本运作的艺术工具,但商业资本运作也是电影艺术繁荣发展的不二法门。
笔者: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