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渭水南岸是10万北伐军,渭水北岸是20万魏军。然而司马懿在拥有2倍兵力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进攻诸葛亮,而是选择固守渭北。这一次,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不管军心动摇的多厉害,司马懿就是拒不出战。而诸葛亮兵力不足,何况司马懿那边有防守加成,更不敢强渡渭水,双方就这样对峙。诸葛亮在渭滨屯田,作好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的准备。司马懿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在魏国家门口屯田每天就叮嘱死守谓水不许出战。虽然由于在渭兵屯田,再加上有木牛流马,得以以战养战,并不用担心粮草问题。但是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濒临崩溃。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
于是诸葛亮让人送女子衣服,给司马懿。嘲笑司马懿如同女流之辈一样胆怯,占据坚固的城池,拥有精锐的部队,却不敢与亮决战。可是司马懿,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设宴款待使者,并且当着使者的面,穿上女衣,说:“回去告诉你家丞相,这件衣服很合身,谢啦。”然后又询问使者诸葛亮的身体情况,然后使者说诸葛亮每天军务繁忙特别操劳,吃的少睡的少之类的。还叹息说丞相事必躬亲真是辛苦,我等也想为丞相分忧。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哈哈大笑,松了一口气说:“吃的少,事情却如此的繁忙,怎么能够长久呢?”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资治通鉴】
司马懿料定诸葛亮活不长了,想要拖死诸葛亮,只要诸葛亮一死他就赢了。所以即使面对如此奇耻大辱,依然不肯出战。但是其实魏军军心动摇的厉害,如同第四次北伐一样,司马懿又快到控制不住了。诸葛亮这次能够重现第四次北伐的卤城大捷么?可惜的是,司马懿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老谋深算了,他早就想到了应对方法。
为了安抚军心,司马懿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ps:这也成为亮黑贬低诸葛亮的依据,但是我们看的那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作用,而不仅仅单独看这一段话。很明显,这只是司马懿为了安抚军心,不得不贬低诸葛亮才说的话。而且事实上,诸葛亮输给的是时间,而不是司马懿。)
魏军众将都无法忍受奇耻大辱,请求迎击诸葛亮。然后司马懿想到了一个拖延时间的办法,上书魏帝,请求和诸葛亮决战!而魏帝当时在御驾亲征,抵御东吴的前线,送到他手上来回都要20天,实际上这是在拖延时间。然后使者来了,还带来了天子符节。敢言战者,斩!魏明帝不愧是一代明君,读懂了司马懿的意思。君臣一体,十分默契的选择了拒绝应战。
诸葛亮很遗憾的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资治通鉴】
诸葛亮还有最后的希望,东吴15万大军北伐魏国响应诸葛亮。然而天命,终究是站在曹魏的那里,东吴兵败如山倒。东吴并非没有能征善战之士,陆逊营烧七百里,周鲂断发赚曹休,丁奉雪中奋短兵,文鸳单骑退追兵。。。。。。可惜孙权自己打仗不行就算了,还不相信别人。总不肯放权给自己的臣子。再加上东吴以水军为主,并不擅长陆战,所以15万大军丢盔卸甲,小小合肥都没能攻破。
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终究还是输给了时间。
而诸葛亮去世以后,司马懿面对“反旗鸣鼓”的姜维居然不敢追击,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