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写完有种手酸又有点没有写痛快的感觉,原因是什么?反思过后,发现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由书中的观点扩散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写,而是简单摘录,堆砌,所以即使写了很多,但仍不痛快。于是决定接下来的“输出”要更灵活多变一点,可以有观点罗列,但适当还要联想实际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至少可以作为哪些问题的参考方法,这样才能说是学以致用了。
第3章 通过管理自己 与时间做朋友
时间从来没有改变过它的存在方式————转瞬即逝,但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管理好自己来与时间作朋友,就这一章的标题就足以让我联想很多,第一感觉是“对哦,平时所谓的浪费时间导致焦虑等各种症状,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导致的。”书中讲到,有一本书叫《奇特的一生》,这是一部被定义为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主要传播的是我们的确可以不看手表就可以精确的感知到时间的存在,但这需要挣扎与努力,柳比歇夫做到了。他有个习惯,就是把自己每天所做过的事情与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精确到是花了几分钟完成的,这是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他这种坚持的毅力实在令人佩服。
纸和笔是最好的工具。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的发展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懒惰是我们唯一一个天生的习惯,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笑来老师认为真正养成一个习惯,与天生一样的自然的习惯一般需要五年。这个观点震感了我,因为我们一般都以为养成一个习惯只需21天不是吗?也许暂时看上去似乎养成了习惯,但21天过后是否能做到自然而然去做就不一定了。
记录时间的开销我觉得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要回忆,除非做完马上记录,但是做完要么没带记录的本子,要么就是懒得记录了吧。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记录的本子一定要是那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总之每天都记录很重要。
记录时间的开销有四组练习,如果平时没有记录的习惯,那每一组都很难,还好我最近都有在记录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做到详细记录我的时间开销,但在用纸笔记录的路上了。
养成了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之后,培养制作时间预算的习惯自然而然被提上日程。开始每天的活动之前,花15—30分钟制作时间预算是特别划算的,可以制作列表,把事情分个轻重缓急就可以了,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要养成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但请相信,痛苦的挣扎过后,在将来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使用列表可以避免遗忘,尤其是出门前与去超市前的核对列表,还是挺有用处的,但这其中有很多学问。(详情看书)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永远要记得,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现实可行,这就需要自己在定目标的时候仔细思考一番了。很赞同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的观点,很多事情不是不会成功,只是没有坚持到那一天。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要长期计划不能一步登天,而要从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一周计划开始。计划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行动。很多计划是没有必要做的,因为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一件事情经历的过程大都相同: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
人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只要行动了,无论如何都会有收获的。但有些时候,必须拖延自己的行动,比如,当你决定买个新潮手机的时候,拖延三个月,也许会让你享受更低的价格。
最近爱上了阅读,开始后悔错过了那么多可阅读的时光,所以如果你刚好看到这篇文章,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阅读的话,不防抽个时间不去刷微博和朋友圈,只是静静地阅读一个小时,相信你会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