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起来,没有目的的随便逛逛。
离开了喧嚣的旅人,没有了各种特产店,剩下安静的街道,偶尔早起忙碌的居民,诉说着各种故事的哥特、欧式、美式等等各种风格老建筑,当然,还有我。很亲切的调调,像小时候的故里,很美。
撇开“政治正确”,单单就事论事,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这个弹丸小岛能成为13国领事馆的驻地,地理位置优越?不见得,经济往来重要?也不是。经过诸多考证,答案很简单,风景秀丽,宜居,仅此而已。老外的格调还真是一样一样的。其二,同为古城,鼓浪屿为什么不像其它彻底商业化的如丽江之流,还保持着相对纯朴的面貌(请注意:是相对),我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鼓浪屿至今还有1.4万人口,其中原住民8000多(官方数据),虽然原住人口还在持续减少,但基数还在,像一股清流,还最大限度的保持着鼓浪屿原本的样子,而其他古城,原住民早已搬得七七八八,被同化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作为最早被西方列强打开的门户,再加上福建人开放包容的性格,鼓浪屿早早被烙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从1841年至今,200余年从未改变,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小岛上出过那么多的艺术家,还有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厦门音乐学校,各种油画艺术画廊,钢琴风琴博物馆等等等等,而这些西式文化,都是××OK,农业重金属酒吧,广场舞的天敌,牢牢的保持着鼓浪屿独特的原风貌。
再赞一下住的酒店,1920年的欧式建筑,ConchHotel,中文名叫乐雅箜曲(中文名逼格值瞬间爆棚有木有),以旧做旧,所有物件都最大限度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再加上只放歌剧的老式壁挂cd机,确是拍摄鬼故事悬疑剧的居家必备,不二选择。
最后,鼓浪屿的晨,让人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