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才是人生的底色
主角1900是被社会抛弃的人,空空荡荡的内心充满孤独的回响。这种人,一生都在躲藏。
影片中,他躲过三次。
第一次,警察上船要带走他,没找到;
第二次,“爵士乐之父”找他斗琴,追了一圈才找到;
第三次,好友麦克斯带人在废船上搜寻,想说服他下船逃生,没找到。
终其一生,他都在用相依为命的音乐疗愈孤独。
有时他在头等舱演奏,弹别人的乐谱,所谓的上流社会为他翩翩起舞。
有时他在下等舱演奏,弹自己的心声,与萍水相逢的同类打成一片。
每次船将靠岸,乘客们欢呼着“美国”,激动万分地跑出舱外。
热闹的回声如波纹一圈圈荡开,直到撞向1900孤零零的身影,然后归于沉寂。
他平静地转身,走向钢琴,开始了无人欣赏的弹奏。
所有的伟大,都于孤独中诞生。
可孤独,不代表寂寞。
相反,1900的挚友,吹小号的麦克斯虽然人来熟、爱热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美国梦”的大潮,却也把人生推进了真正的落寞。
他在船上待了6年,仍然希望通过音乐获得财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下船,与大家一一告别时,背景音想起: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命运的苛刻就在于,再平凡的梦想,也不能保证实现。
生活窘迫之时,麦克斯卖掉了小号,也卖掉了自己的梦想。
多少人和他们一样,向往着1900的纯粹,却在现实的打磨下,活成了丢盔弃甲的麦克斯。
曾经爱过的人,早已断了联系;
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问候越来越少;
曾经想要以梦为马,却深陷在加班、裁员、掉头发的恐惧里。
我们都是时代的弃婴,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纷纷败下阵来。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仿佛是深夜走过小巷时尽头的一盏灯,给予我们穿过黑暗的力量。
孤独,是人生的底色,但依然有人可以将内心绘制得五彩斑斓。
活在自己的心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爵士乐鼻祖杰尼听闻1900是天才钢琴师,决意与他斗琴。
杰尼十分傲慢,不可一世,带着一群摄影师和记者上了船。
1900初见杰尼,“你就是那个发明了爵士的人吗?”
“大家都那么说。”
接着杰尼讥讽反问:
“你就是那个屁股没坐在海上,就弹不了琴的人吗?”
“我是那么说的。”
两人的回答迥异。
杰尼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认可自己,可1900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这世上,只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输:他们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
这场艺术与世俗、纯粹与功利之间的斗争,以1900谈完抬手的一瞬,香烟在琴弦上自燃而告终。
众人欢呼围绕在1900身边,杰尼黯然退场。
反观我们,是不是也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