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自解禁上映以来,热度不减。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青春芳华的年轻人成长的悲欢离合故事。
在满屏理想和激情的时代背景下,有一段情节特别打动人。
陈灿偷偷地溜进萧惠子她们女兵的宿舍,神秘地拿出一台卡式录音机,把邓丽君歌曲的卡带插进卡槽,关掉了屋里的大灯,扯下一块红布披在录音机上方的日光灯管上,说:听她的歌,就得有气氛。
邓丽君甜美温柔的声音在屋内流淌,拨动了文工团里这群年轻人青春躁动的心。
文工团的“活雷锋”刘峰向心上人林丁丁表白,激情之下拥抱了对方,却受到部队的行政处罚,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而让刘峰这么做的诱因,正是邓丽君的歌声。
刘峰对林丁丁说:我觉得这歌都是唱给我一个人听的,净往心里钻。
1 / 情结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改革开放之初,邓丽君柔美温婉的歌声,从海峡对岸传到大陆。听惯了样板戏的中国人突然发现,原来除了宏大主题的革命歌曲之外,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吟唱春花秋月,爱恨情愁。
一时间,穿着花衬衫、喇叭裤,带着蛤蟆镜,拎着三洋牌的卡式收录机,放着邓丽君的歌走街串巷,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招牌标志。
很多人通过翻录邓丽君的磁带才了解到流行音乐,她的歌声更是开启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启蒙的大门。
《我只在乎你》,《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何日君再来》,《又见炊烟》......她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不仅在华语音乐圈,在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华人圈都影响巨大。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在那个单调刻板的年代,她的歌声具有难以描述的抚慰、审美的力量,邓丽君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歌手的意义,她象征着青春,美好和梦想。
她的浅吟低唱,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
2 / 成名
艺人行当里有句话叫做:祖师爷赏饭吃。
邓丽君就是这样极具天赋的人,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小时候妈妈一边听广播一边做家务,小丽君就跟着听歌,一首歌听了两遍就学会了,在家里又唱又跳。父母看她这么喜欢表演,5岁就送她去学芭蕾,6岁起拜了启蒙老师李成清学唱歌,跟着空军文工团“九三康乐队”四处演出。
10岁时,邓丽君参加了中华电视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打败了很多有经验的歌星,一鸣惊人。
13岁那年参加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后来以一曲《采红菱》获得金马奖唱片公司歌词比赛冠军,一时“娃娃歌后”、“神童歌手”的美名传遍宝岛。
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困,邓丽君默默地放弃了学业,担负起全家的生计,开始走上职业歌手的道路。
在母亲的陪伴下,邓丽君在一个个歌厅、夜总会、广播电台间奔波,在父亲的安排下四处巡回演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就要为生活打拼,邓丽君比别人更懂得坚持、感恩和责任。
15岁的邓丽君被宇宙唱片公司发掘,为她灌录了第一张黑胶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出道不到两年,就发行了8张唱片,大受欢迎。
20世纪60年代是台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这个甜美的小姑娘唱着黄梅小调、民歌民谣和流行歌曲,抚慰了很多漂泊孤寂的灵魂,给了人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成为歌迷心中的“大众情人”。
走红后的邓丽君跨出了台湾岛,来到香港。在这里她的歌唱事业走向了70年代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不但红遍香江,还得到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认同,她的演出邀约遍布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
19岁时,为了提高歌唱水平,邓丽君孤身离家去日本接受技巧训练,在日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精神紧张,体力透支。当别的女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已经尝尽了人间的艰辛。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大量的汗水。杰出不仅仅靠天赋,还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刻苦练习。
1974年,20岁的邓丽君在日本演唱的《空港》一曲,获得红白歌唱大赛冠军,唱片卖出了七十多万张,拿下了年度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奖。
一个仅仅学了一年日语的人,却把大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得优美深情,动人心弦,让日本的粉丝们为之倾倒,邓丽君迅速超越了进军日本的欧阳菲菲、陈美玲、翁倩玉,攀升至亚洲一流歌手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丽君先后受邀于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等地举行演唱会,名扬海内外。
曾有一位日本歌手说过这样一句话:
美国人可以征服世界,用枪;中国人也可以征服世界,用邓丽君的歌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用心用情,百炼精刚。邓丽君的歌声,穿越了时空界限,将全世界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 / 做人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成熟饱满的稻穗总是谦卑地低着头,空瘪的稻穗永远高傲地仰起头。
人生也是如此。
台湾艺人高凌风评价邓丽君说:
她对任何人都谦虚有礼,没有架子,不小心眼,对人温柔体贴,是女人中的女人。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都显出她的善解人意,是朵解语花。
邓丽君非常体恤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次彩排都会对给她伴舞的群舞演员和负责灯光道具的舞美表示感谢,成名前后始终如一,所有跟她合作的人都跟她相处融洽。
她不但多才多艺,影视歌发展俱佳 ,还天性诚恳善良、热心公益。
在演艺生涯里,邓丽君多次参加义演,为保良局、福利院的残障人士筹款,自己也在保良局助养了一男一女两个残障孤儿。
去泰国北部慰问孤军老兵,在得知当地的村庄缺水时,立即拿出十几万,帮助引进自来水。在她去世后,邓丽君的基金会依然追随她的遗愿,帮老兵所在的村庄修路、助学当地的学生。
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对待世界和他人,这是对生命的感悟和敬重。这种如珍珠般纯净晶莹的品质,成为了滋养邓丽君的养分,让她从内而外散发出优雅高贵的美。
邓丽君的歌曲大都出自台湾著名作词人庄奴之手,庄奴曾经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邓丽君。然而二人一生中并未见过面。庄奴称彼此为“见面无缘,心灵有缘”的朋友。
庄奴极力推崇邓丽君,称她:
温柔雅致,但内心性格是积极向上的,是不以小小成就满足的女孩子,她在香港、台湾和日本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没有傲气......她到日本,能够赢得大奖,不仅需要语言、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谈何容易。她这种精神是没有人看到的,这种光环的得来是很不容易的。
人如其歌,歌如其人。
电影《芳华》的结尾是萧穗子的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 ......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一个时代的邓丽君,她的音容笑貌、哀婉歌声,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中。
我们怀念她,也怀念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