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突然提出,“自证预言”理论 : 说我们脑海里面对事物认定后,接下来的想法、行为,都会围绕我们认定的点来展开 ,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或者认定。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去看辩论赛,辩论赛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所以才有辩论可打。那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哪一方,后面就要围绕哪一方去论证,去阐述观点。就是自证。
《影响力》一书中第三章节“承诺和一致”,讲的也于此相关: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影响力》和《先发影响力》这两本书真的非常推荐,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该去了解,如何用“影响力”的武器去影响别人,或者如何辨别商家的营销手段。或多或少,我们都在其中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很新奇的点,那就是“相信的力量”或“意识的力量”。听起来是唯心主义,但这种观点已经存在很多年且被很多人证实了。
“上行下效”,如果我们不熟悉,那一定听过“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度阴山写的《王阳明 知行合一》一定要读。
如果我们在企业工作,有个人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稻盛和夫。很多单位都在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心法》、《干法》,然后大家一起学阿米巴经营。而老先生最新出版的《心》,也值得一读,但和“三法”偏差不大。里面有一个很核心的观点,便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聚合物,是一个能量磁场,或者说是一块磁铁,我们的思想、意识散发出去的是什么,吸引来的便是什么。简单讲就是,思想 变为 实物。
我们都听过,当你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这真的不是鸡汤。
就像我们每天想的都是赚钱赚钱赚钱,醒了想,睡着想,无时无刻都在想,那我们的行为就会围绕赚钱去走,就能看到商机,就真的能赚到钱。
相反,如果我们都在想消极的东西,吸引来的就是消极。生活就是镜子这句话,也不是鸡汤。
还记得门捷列夫在梦中发现的元素周期表吗?我们称之为“日思夜想”。
或者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人最伟大的地方,或者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唯一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也有意志。思想是有力量的,只是这股力量真的很难掌握。因为真正的相信自己,真的太难了。
《盗墓笔记 · 十年》中还记得青铜门里的东西吗?张家人守护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张家人就是意识反作用于现实的成果。
《秘密》一书中从金钱、健康、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吸引力法则。这也是我了解这些理论的第一本书。有次台湾好友带来一本《万能钥匙》,讲述也是此内容。
这本书一定要作为“心学”的基础去看,因为足够简单。而且蛮颠覆的。
最戏剧性的是,当你看完以后,再看其他书籍,里面有很多类似的观点,或多或少都有吸引力法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