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红,焦点网络九期持续分享第122天(266)舞钢
网课上,我提出对目标比较模糊,对正向、具体、可行、可评量太概念化,特别是有次约练时当来访者,到结束还没弄明白她的目标是什么,还有对“你希望有何不同”,这句话是什么目的的问话啊。刘老师说,你问问了下次我们再讨论,今天我是希望当咨询师的,想用用这句话,看问出来什么。可是观察员不方便当其他的角色,咨询师只有一个角色了,所以,我就是来访者。
我就多年来的一个问题进行了咨询。感觉自己是话痨,让咨询师只能陪伴,当停下来不说话时,也许有时候是网络的事,有时候是沉默,我对没有声音就焦虑吧,就说,好像通体咨询师说的就少,我想现实中向我这样的人真的能去做咨询吗?也许早就对朋友、亲戚、家人说了个遍了。
感谢今天两位老师,能耐心的听我说,通过问话,让我慢慢将散漫的思绪捋出来,也让我在梳理的时候知道,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和无能力马上就消除对自己的影响,困扰了我们很多年,但是它总是在告诉我们的什么。
通过今天做来访者,我想咨询师,倾听,共情是基本功,也是我目前最需要加强的。
今天读书有段话还是有感悟的,抄在这里:
什么是咨询的终极目标?人本主义将人的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马斯洛认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协助来访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同样指出,咨询应使来访者变得自主、不过分苛求。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
按照后现代短期焦点解决的观点,咨询师不提供改变的方向,而是要始终秉承“身后一小步引导“的原则。身后一步引导的关键在于,改变的方向不是由咨询师提供的,而是在当事人的内在期望之中找到起点。不愿意的背后一定有愿意的,不喜欢的反面一定有喜欢的,不愿做的背后一定有愿意做的。强化当事人内心正向的期许后,咨询师的任务则是站在当事人身后看看,有什么现实咨询期许的路径,当事人愿意走怎样的路径则全然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