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评析
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
“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
“霜刃未曾试”,即非常锋利的宝剑还没有用过,便有“跃跃欲试”之意。“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即今天把它拿出来给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剑扶危。
此处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赏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而此剑是“十年磨一剑”,可见其制作精良足可与传说中的龙泉宝剑比肩。开篇先侧写一笔,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
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颜色如霜雪,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
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剑一出,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
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苦练多年,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这两句咏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宝剑未试来比喻自己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
诗人未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未正面写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
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
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岂不是要活活哭死。
幸运的是,韬光十载,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怒发冲冠,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同样以咏宝剑言志的诗还有唐代郭震的《古剑篇》,此诗化用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传说。
诗中有“虽复沉埋无所用,渊能夜夜气冲天”的句子,与贾岛的这首《剑客》一样,在借咏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感慨的同时,表现了一种虽然身处困顿之中,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终究不会被埋没,终将破壁飞腾而去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由于这首诗是借咏剑以寄托理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
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在于语言平易,诗思明快,诗句短小精练,更有一种干练豪爽的侠客之风,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全诗感情奔放,气势充沛,读来剑中见人,达到人剑合一的艺术效果。
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了兴利除弊、实现政治抱负的豪情壮志。
辑评
《唐诗归折衷》:唐云:《剑客》真精神。吴敬夫云:遍读刺客列传,不如此二十字惊心动魄之声,谁云寂寥短韵哉!
《诗法易简录》:豪爽之气,溢于行间。第二句一顿,第三句陡转有力,末句措语含蓄,便不犯尽。
孟郊《寒瘦集》:通首雄壮,忽以问辞作结,更觉意味不尽。
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