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在泥土里,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如何照我的心愿去做呢?”
稻草人向往心灵上的自由,意欲挣脱行动上的禁制,可是静物的宿命貌似早先就已被安排好。
人是由上帝创造的,稻草人却是由质朴农人所造。老迈的农妇,也已禁不起来自生活一丁点儿风吹,守着一亩薄田,预备着好生过完可能就在明天断章的人生。
凄苦的妇人,用着自己隔年不用的旧物,在田埂上扎出一个实在的草人。模样像极了人儿,线缝的破扇愈发有些实物的味道,距离到底还是有的。
稻草人,知晓婆婆的苦涩心事。接踵而至的丧夫丧子之痛,让这位老人经不起任何来自生活吹来的风了。他想着,要是自己能够帮助婆婆守住这田地的丰收。来年秋日,婆婆定是融融笑颜,兴许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责任感丰盈的稻草人,日日夜夜的守着。
一天晚间,稻草人发现田间悄悄来了一些小蛾,这可是庄稼的天敌。想罢,他寻思着得赶紧通知婆婆,可不能眼看着一年到头的一点盼头就这样没了。
“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可是如何才能让主人知道,并赶来将这些祸害尽早除掉呢?
“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可是主人又如何能够明了他的意图呢?望着主人渐远的身影,他有点知道又似乎很模糊,除了叹息,他又能做些什么让自己好过些?
倏尔,一个渔妇枉顾孩子想要喝口水的话语陡然的传进了稻草人的耳朵里。多可怜的孩子,若是自己能够为她添上一口水,也是很不错的。
连续的几声央求后,渔妇终归是拿着小勺从河里直接舀来了水,隐约听见孩子焦渴喝水的声音。多让人心疼,一口热水也是不能够的。
“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如果他能走的话。”
鱼桶里的鱼儿也向他求救来着,可是他又哪来的行动力?
河前面竟又有个女人,用着孤绝的方式,向狭隘的农村制度发出冲击。最后,他能看见的只不过是一道倾倒的弧线,连告别世界最后的姿容都不在意。
终于,人群的熙攘中,婆婆在又一次的重击下坠落。
这一次,稻草人,倒下了。
谁又知道他还会不会再站起来呢?可能,需要更多的唤醒吧。
故事,讲到这里。
深味,继续……
任何不自由的桎梏都是虚耗,其悲剧色彩可能早已注定。
但我们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忽略个人对事件的悲悯、惜取,无力感亦不过是面对稳固事实时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体验。
在其过程中,惯性思维常导致人们夸大主观行动力的局囿,同时不自觉的弱化人心灵情感上的丰盛。
或许,最后的结果,并不如我们预期那般美好。 但终归,有善意、有自由、有召唤,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理应记取,一个人,无论是孩童、少年亦或是成人都不该忽视在其成长过程中有关他们内心情感丰盛的这个课题。
当一个人,逐渐学会了用不同的情感去看待身边的事情时。你要相信,孩子距离成熟已经迈进一大步了。
一如稻草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特质,始终坚定、善良、体贴。通过对他的心理层面的探视,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将这些具有美好能量的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稻草人最后倒了下去,生的气息寂灭了些,看似有了个结局,却又不是如此。恰如孩童一般,也许会因诸多小事挫败尚不成形的自信与期待,倘若此时周遭的人或事给予他哪怕是一点点纯善透亮的希冀与鼓舞。
相信,稻草人昂然站立的身影,不会远了。而孩子的成长亦会越加丰富,一个有内容的生长过程我想任何人都应该是无法拒绝的。
在孩童心理机能尚不成熟的时间段,其成长的大致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对于孩子的正确引导。当然大环境的呼唤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要使孩子确信稻草人经过有能量的唤醒仍是会重新坚守在一亩薄地旁。
多一点善意、少一分狭私,多一点呵护、少一丝漠然。长此以往,稻草人的秋天终将来到,繁硕飘香,而孩子也将会是那个有所获的对象。
可能,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你会发现原来孩子们所拥有的闪光属性竟是如此的让人移不开视线。
试着像稻草人那般做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教会孩子对自己的心灵和头脑招兵买马,做一个爱自由、不气馁、有召唤的人。
我想
勾芡你所有的情绪
物化你全部的感知
不知
你是否愿意走进
——勾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