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张祖庆老师“野蛮成长”有感
出发是为了更好的遇见,行走是为了奔向理想的彼岸。为期三天的第七期教育行走线上分享活动精彩纷呈,与诸位教育美仁一道沉醉其中。我们为何乐此不疲,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
回味一场场高品位的分享,脑海中不断萦绕着的是“写作、写作,成长、成长、成长......”
这里有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二次“野蛮成长”。张老师把自己的成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1989年温师毕业毕业到2009年。刚毕业的他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小岛上,生活的枯燥,工作的无聊,还做出了打学生的事情。在一次被渔民从水中救起死里逃生后,他微薄的收入送不起锦旗,于是就开始用好好教学来报答渔民的救命之恩。一味的“追求上进”也没给他带来“三学三比”的收获,虽说业务第一,但还是与“十佳青年”失之交臂。这件事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成名不能趁早。”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根本不固,枝叶是难以繁茂的,更别提硕果累累了。于是他潜心教学,学业务,肯钻研,他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个时期的他可以说是“一腔孤勇,跌跌撞撞”。
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断努力的他也成长为了浙江省教学新秀,后来又担任了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常务副校长。
第二个生长期期是2009年—2019年。2009年他辞去了常务副校长,专心教语文。他觉得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跟幸福在一起。把脚踩在语文的泥土上,每天都觉得安心。2010年他被评为了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人们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他体会到的是“机会垂青于特别有准备的人。”一个“特别”道出了他对教育长期的沉淀和积累。一句“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使命”说出了对教育生命的深刻理解。
张老师特别强调“写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他拥抱美好的教育,享受自由飞翔的感觉。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主动寻变点亮梦想,努力做一个“明师”。即“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芒,腹中有诗书,手中有绝活”的“明智之师,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日之师”。让更多的孩子遇见更多的明师,因为每一个明师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他也告诉我们成为明师的关键在于:一是要盘点自己,明方向。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我们要向内凝视自己,明白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怎么去?找找自己的优势、劣势和资源,然后思考如何在读写中成就自己。二是要栽培自己,聚能量。像竹子和火红花那样,向下扎根,深深地扎根,积蓄力量一朝而长,势不可挡。去做时间的朋友,风物长宜放眼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读人、读书、读物、读课”,远离抱怨的人,远离不求上进的人,远离爱抱怨的人,远离得过且过的人,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写作输出,从而实现“向下攀登,向阳而长。”因为你与杰出的人交朋友,哪里还有空闲在乎别人的态度呢。三是要专注于行动,勤迭代。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太多的东西要学,要抛弃,要学会断舍离,关键时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用自己“野蛮成长”经历向我们明示“写作,是成为明师的不二法门。”写作是为生命存档,写作可以用文字疗伤,写作可以助推专业成长。与其补齐短板,莫如练就绝招。有位参加学习的快退休的奶奶级老师,给张老师这样解释爱学习的原因“我老了,但我的学生还小。”很是令人动容。四是勤于锻炼,修身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阳光灿烂的生活,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那种倒在讲台上的老师,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我们不需要悲情的先进和苦戚戚的楷模。
写下即丰盛,写下即成长,写下即永恒。读书点亮生活,写作梳理人生。脚踏实地,潜心耕耘,用不同的方式拥抱教育,都是美好的事情。因为,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寻求完美的过程。
这里有蒋铭国老师“一年胜似20年的成长密码”。这里有周国平校长“你的视界就是学生的世界”的成长故事。这里有退休教师邓秀华“我依然还是我”的再出发的执着成长。这里有苗旭峰老师告诉你的“写作是最好的成长。”都在分享着读书、成长的快乐。
教育行走线上分享连起你我他,读起来,写起来,动起来,专注其中,成就品牌,朝着心中的美好携手同行,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