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读书我是不记读书笔记的,看到喜欢的书就一股脑的看完,精彩之处多看两遍,碰到喜欢的句子就多读几遍,有时与生活相联系感慨颇多,也只是灵感一闪而逝。
那时觉得自己是读懂了的,也有一些思考,但后来想写一些读书笔记时,才发现脑袋一片空白,无从下笔,印象深刻的人或情节也找不到位置,懒得再翻书,就此不了了之。
之后,我读书时就会记读书笔记。
如果是我自己的书,我会用铅笔在精彩的句子上做标注,在简短的写一些思考。这样,一本书读完,翻一翻可以看到许多痕迹,看到标注就可以想起当时读到此处的心情,再写读书笔记就会轻松很多,而且对整本书的脉络情节也会清楚很多。
图书馆借来的书不能乱画,就随时在手边放一个本子,碰到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如果觉得这一页都写得很好,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头在整理。
将整理的内容放在一个本子上,后面写上读书笔记,有时还会发现不同作者相同的观点,对书的理解就更深了一些。
比如之前读《烟雾弥漫你的眼》,这是一个殡葬人对死亡的思考,书中提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作者本身也一直思考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安息。
她说“我当时在西风时,就决定要用绿色土葬处理自己的遗体了。我明白,原子构成了我的肉身,我的心脏,指甲,肾脏,大脑都是原子组成的。这好比一个通用的贷款计划,等时候到了,我就要把这些原子还回去。我不想用化学防腐剂保存自己的遗体,将原子彻底占为己有。”现在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方式只有火葬与土葬,而让尸体在大自然中自然腐烂听起来很震惊。
然而读《奥兰多》时,优美浪漫的句子中,有几句作者对死亡的理解,“他想,毁灭与死亡笼罩了一切。人生的尽头是坟墓。昆虫最终会把我们吞噬殆尽。”
观点很相近,不同年代的人对死亡有同样的想法,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当时作者的背景是什么,不同的书相近的观点带给我更多地思考,对书的理解也更深一些。
每一本书,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读完一遍,自以为收获很多,闲暇时再翻一翻,却又发现一些新的的东西,用读书笔记记录每一阶段的感悟,也是理解自己的过程,看到自己内心的成长。
尤其伟大的作品,历经岁月的作者写出精炼美妙的句子,每读一遍,就多一层理解,愈发觉得作者总结之精妙,讽刺之刻骨。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本书,读是读不完的,但通过写读书笔记,增加对每一本读过的书的思考,收获的不比囫囵读几本书少。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