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拓展一个人的视野,丰富一个人的经历,不过出行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场旅行之所以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改变,是因为在他到达这个地方之前,心里对这个地方早有了一个图画。而这次出行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印证,让自己的内心图画变得更加清晰真切。
如果你去一个地方之前对它一无所知,那么你去的地方再多,它们对于你,一如你旅行路上的门票。除了证明你来过了,别无它意。
我见过有些人走遍半个中国,但是思想境界却很庸俗。我也见过有人留学日本多年,除了学了一口很流利的日语之外对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没有任何深刻的见地。我同样也见过有的人,因见过大千世界而能包罗万象。因自己真正体验过了其他的国家的文化而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同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了比之前更深刻的了解。
决定一场旅行、一次出国见世面的结果如何。是你本身的文化素养、学识。崔颢是个个性明感、文化底蕴深厚的读书人,他上大雁塔,登楼远眺,自然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浮上脑际,这和一个没有任何知识文化背景的人登楼是不一样的。他自然要想起仙人骑鹤飞升,想起祢衡乃至中国失意士子的遭遇,想起那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些想法几乎是无法阻拦的浮现在崔颢的脑海里,自然引起身世之感、思乡之苦。如果这些文化信息不能解读,就如同一个一无所知的人登上大雁塔,看了看,什么也没有,然后又下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比起旅行,我更看重读书的原因。
我的一个朋友去南方读书,她告诉我说她发现那别的人更加注重自己会怎么样,她们不会让任何人阻碍她们的生命轨迹,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听到她的这番话以后,我立马意识到这和历史经济发展有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研究辛亥革命那段历史的时候,发现南方因为较早作为通商口岸经济要比北方发达得多,人们的思想较为开化,与洋人打交道多,特别是洋人侮辱中国人拖着一条“猪尾巴”,一把抓一大串,哈哈大笑;对中国人受辱有最为深刻的切肤之痛。所以他们对于剪辫易俗很容易接受。但是北方人成年累月也见不到一个洋人,一条油亮的辫子还是男性魅力的象征甚至还能赢得不少人的赞许和异性的青睐。更别提民族侮辱,“那都不是我们这个地界的事”对革命等一系列难以接受。逐渐成了腐朽、保守、落没的象征。
经济发达,市场繁荣,资本主义天生带有的利己主义自然也更为发达。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我就对朋友所讲述的情况有了一定把握、这种思想的利与弊,同时也对利己主义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看懂现在,预测未来。但是我却发现读理科的朋友可能由于缺少相应的历史知识,大加赞许之后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另外一面。更不要提对其历史的了解,和对造成这种南北方差异原因的思考。
旅行背后个人文化软实力的差异才是造成对世界认知不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说你去了多少多少地方,见过了什么什么,你就能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所以我现在再决定我的旅行目的地时,我会提前关注这个地方的名胜古迹,搜罗大量的资料,当地的名人传记、地方历史、相关的小说读物......在心中对风土人情有一个幻想。然后启程,去印证,去看现实和幻想的差别。如果我不了解它 ,我很有可能不会选择旅行。
因为我至今都记得有一次我们老师上课提问我;“你知道中国古代建筑柱子底下的石墩有哪些花纹都有什么意义么?”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上周末我刚刚去山西看的的皇城相府,里面有大量精美的雕着莲花等等各式各样的柱墩。但是我却对它们一无所知。看了两眼就走了。
“好东西拿给你看,都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就这还是学中文的。”
尴尬、一脸羞愧。
旅行,是吃喝玩乐,是带自己去看。去看书中描绘的美食、玩意、物件、世界、场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去看这个世界和我们幻想的有什么不同,让我们的幻想更加贴合世界真正的面目。
未来的生活与阅读中,能拥有更加客观、理智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