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学生阶段学英语有十二年了,记得大学时有加入英语社团的晨读,口语课上会跟爱尔兰和菲律宾的外教进行交流;然后读研期间还给美国来的交流生当过翻译和导游。想想自己英语应该不错,对自己的英语还是有信心的。但是今年3月份,因公去法国出差开展交流,这时候我才先发现自己的英语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遇到专业英语的内容时,平时有储备一些专业词汇,并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讲起专业之外的话题,即使是很简单,也感觉力不从心,只能听老外说,然后自己想接也没有东西说。这样受刺激了,回来就特别想把英语说好,算是埋下了一颗种子。有一次研习社里的Young针对学英语开展主题分享,觉得蛮有套路,就加入了英语学习社群,重新生长。
一分钟发音
开始跟着社群里的同学,每天微信上朗读一段语音,然后由组长负责纠音。这期间看了不少英语学习书籍,包括《千万别学英语》,《词行天下》,《踏踏实实学英语》和《人人都能用英语》,了解了自己学习英语的一些误区。从小到大跟英语打交道十几年,一直都把英语当作一门学问在研究在学习,并不是把它当作一门语言去使用去交流。这样思考后,自己使用英语的目标就变为阅读英文内容,跟别人交流。用英语跟别人交流就涉及到几个点,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音标和语音语调的发音。
随着英语学习社群不断扩大,群里同学开始自发组织训练。作为队长,我组织了死磕音标战队,大家以新概念二为课本,每周六天读一篇课文,基本上就是一分钟左右,然后互相纠音,提出每个人的发音问题。相互纠音,互相鼓励,死磕音标一起成长。
基本步骤是这样:
1.把课文抄下来,随身携带,仔细听美音朗读把重读弱读连读和停顿在字母下面标出来,整个文章变成了一个乐谱(从笑来老师那里学来的技能:))
2.按照乐谱节奏,把整篇文章朗读出来
3.想象那个对话场景,尝试进入角色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读到十几课后,有一次遇到英语口头交流,还是磕磕巴巴的,这时候才发现,音标只是一个基础。想要表达清楚,首先要有表达的内容。面对一件事情,我们有时候用中文都说不明白,更何况用英语讲流利。因此,讲流利英语的背后需要准备各种场景下的英语内容,针对各种观点有自己的见解,而这都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完善。
一分钟听写
朗读班21天后,每天读一分钟英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每天不做就觉得不舒服。后来加入了听写初级班,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写材料。开始用新概念二,觉得提高不大,最近开始使用托福托福听力作为听写材料。
通常一段托福听力是3-5分钟,我会用朗易思听APP先整个听2-3遍,然后拿纸笔开始听写,一段一暂停开始写出来,有写不出来的单词先空着,一分钟听写完以后再朗读出来。碰到一些观点,尝试从中立,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积累内容。
不断积累
每周六天,朗读一分钟,听写一分钟,实际花费的时间肯定是多于两分种,有时候状态不好朗读好几遍要半个小时,听写也要四十分钟。如此练习已经有3个月了,积累了一些单词的发音,纠正了以前没有察觉的发音错误,了解了一些场景下的英语交流。仍有许多不足,练习的时候不够专注,语音语调还不准,实际作战能力还不行。不断积累,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