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河边过了一圈,居然看见了三三两两蒿子,刚冒出一些碧绿的嫩叶。还没到阳春三月,天气还有点冷。蒿子却已经等不及要带给你舌尖上的味道了。
蒿子粑粑,不知道是什么由来,老年人都称之为吧魂粑粑。我倒不问它能吧什么,喜欢吃才是最合适的理由,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也做过宣传,现在也算是名扬四海咯。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蒿子粑粑都是我们的期待。在我的记忆里,春暖花开时节,母亲虽然很忙,总会抽一点空,会从田埂或菜地边、或河边的乱石丛上采摘一些野生的嫩蒿叶,我和哥哥也会在放学的时候拿着剪刀,带上竹篮,顺着河沟一路剪,只要看到一簇簇嫩油油的蒿子,总会忍不住大呼小叫,争相斗抢。凑在一起已经满满的一簸箕,妈妈会在河边的青石板上一边搓揉,一边在水里清洗,除去蒿子的苦涩味,拧干水分,一团团的带回家再把它切碎。
妈妈会去选一刀特别肥的咸肉,把它切成肉丁,放锅里炒出油。油多的粑粑炕出来才香,才好吃。水烧开放肉丁与米粉、辣椒、盐一起边拌边搅,用柴草慢慢的加热,待米粉都熟了,把它盛起来放在盆里,烧熟之时,最好吃的莫过于锅里的糊锅巴,特别的薄,特别的香,特别的回味。妈妈会给我们兄妹三个分的匀匀均均,先吃完的有时候会为了这个大打出手。母亲把盆里的面捏成一个一个圆圆的薄片,贴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烧。揭开锅盖的一刹那,蒿子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扉,靠锅的一面呈金黄色,吃之脆香,另一面则绿中带黑,很有韧劲。每每这个时候,我们都围拢在灶台旁,等待母亲揭开锅盖的那一刻,看着热气升腾,闻着蒿香,在争抢中品尝着美味。看着身边雀跃的我们,妈妈笑了,笑得是那样的慈祥和灿烂,这情这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现在很早就会吃到蒿子粑粑,但是都是别人送的,一样的蒿子,一样的咸肉。可是味道却再也不会一样了……
(图片摘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