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在市区念书。每周一百块的生活费,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衣服和鞋子也只能望而却步。能在市里最好高中上学的,是每个区县名列前茅的孩子,或者是家境优渥的孩子。高二分班进入文科尖子班,区县领导家的小孩,物质不缺,精神生活也丰富。同桌是某单位领导家的女儿,学乐器,穿名牌,谈着恋爱上着学。宿舍里的女孩们大多本地人,待人情商高。周末和同学们聚会,生怕AA账单超过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在忍痛付完之后,下一次的聚会找如我妈让我早点回家,这周太累想早点回家休息之类的理由拒绝。闺蜜妈妈从县城到市区陪读,羡慕她妈妈不用工作还物质丰富。
书店是最喜欢的地方。对纸质书偏爱,每一页书页里散发这诱人墨香。是高中生涯仅有的消遣方式之一。喜欢看书却几乎不买,偶尔会在书店打发掉半天时间阅读。站在书店正中央,不小心地上打滑,摔了一跤。对自尊心极强高中时代的女孩子来说,无异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看了笑话,无处安放的尴尬。其实,现在想来,倒不是摔了一跤这件事情本身带来多大的伤害,而是生活在城市里,周围灯火通明,依旧带着一副乡下女孩的心态和思维生活着。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带来的冲击。
穷,自尊心被无情践踏的事情从小一次又一次重复上演。每年春节,大年三十晚,都会偷偷躲在楼顶,四周烟花绽放。在农村,放烟花是财富的象征。用烟花向乡亲们宣示着这家人今年外出挣钱多少,放得越多,证明这家人愈富有。在记忆中,我们家从来没买过烟花,也没在黑暗的夜空中绽放过绚丽的烟火。我爸总会在楼顶找到我,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出人头地,让我们家也放一次烟花。”我又会默默流眼泪。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也没能实现我爸的愿望,让我爸在乡亲们中间昂首挺胸做人。倒也不是买不起烟花,习惯了节俭,认为烟花这类烧钱的纯娱乐活动没必要。
从小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中,秉持着好好读书,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意念一直刻在心上。从小到大学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毕业之后的工作一波三折。没能考上家人一度认可的“铁饭碗”,也在社会上处处受挫。从工作起,才被社会逼迫着学习社会通用规则。对比起现在几岁小孩的高情商,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