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1月2日,20:00-22:00,2小时;
阅读书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北京联合出版社,P51-P100;
阅读目标:什么是量子?它究竟有多神奇?
阅读方法:泛读+动手画
阅读笔记:
昨天读了两章,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但是导图不符合规范,意思表达也较含混。今天看完第四章,将前四章合并,用导图做了笔记。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微粒与波动进行了故事化的描写。上图表现的是量子的的发展史前段,经历了三次微波大战。
第一次,发生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是由牛顿引导的微粒说成功占领了物理界的主流,彻打败了胡克的光是快速脉冲等学说。令波动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抬不起头来。但以惠更斯等人为代表的波动学者并未放弃,默默地做着开创性工作。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微粒大战绵延长达一个世纪,非常激烈!波动方面,先是托马斯杨的光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是波动的,又有以法国科学院组织的悬赏征文中,菲涅耳以圆盘衍射实验及驳斥微粒派泊松的泊松亮斑,之后菲涅耳又提出了光横波现象,都有力地证明了光是波。而傅科的著名实验傅科摆又完全推翻了“微粒王朝”。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的论文预言了光其实是电磁波的一种,开启了经典的“麦氏方程组”,1887年更由赫兹的光电实验证实了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至此,波动方在第二次大战中大获全胜。而微料方显得苍白无力,似乎除了马吕斯提出的“偏振现象”以外,再无有力的证明。
当然,第二次大战中,菲涅耳的横波理论造成的以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为第三次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开尔文的两朵乌云引发了科学界的思索。年轻的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伟大的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他的光电效应,他的相对论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而波尔三部曲、泡利不相容理论都证实了量子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波动也通过戴维逊、革末、G.P.汤姆逊等人证实了电子是波的现象。因此,在一系列的论证之后,微粒与波动各执一方。应方说,第三次战争,谁也没胜。
等待下一步奇迹的出现。。。。。
阅读心得: 酒到酣处!写得太棒了!有一种一口气想看完的冲动!但画导图依然是很痛苦的,因为,不但要消化书的内容,还要将它画出来。希望一天比一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