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庭主妇,面对家中杂物,乱成一团的玩具,内心是否烦躁不安。
是不是看了日本的收纳宝典之后,就巴不得立马行动,大干一场,把东西都该扔的扔,该留的留,还原刚搬家的样子。
说实话,我曾经是那样子。
那些日子,我看了《怦然行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后,大受鼓舞,如获至宝一样。
第二天,我就开始清理家中的物品。对于清理出来的10大袋的垃圾,瞬间成就感满满。
可是事后,当我发现要找的东西找不到的时候,才发现当初丢东西的时候,过于草率。虽然那段时间收拾完之后,家里是整洁了许多。
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于是,我又再一次重读该书,书中提到:对待物品的去留时,应该问自己,该物品现在让我心动吗。
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认真对待,更何况是要如实回答呢。
那我就谈谈物品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物品,有一个更有趣的名字“东西”。这里说一个小故事。“东西”代指物品,与宋朝大学 问家朱熹有关。
有一天朱熹在路上碰到精通五行学说的好友盛温和提着篮子,于是问道:“你去干什么啊?”
盛温和答:“去街门买东西。”
朱熹愣在当场,原来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词。他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
原来在五行之中,“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盛温和说买“东西”,是指买金木一类的东西;“南北”指水火,是不能装在篮子里的。从那以后,“东西”一词代指物品,就流传至今。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
当下,我们生活在万物包围的世界里,物品无处不在。如果将物品比作人,那我们一天之中,究竟要和多少人打交道呢?
答案无疑是数不清的。
所以我们要对我们接触的物品进行分类,就像我们对通讯录进行分组那样,如亲戚、同学、好友、同事、快递员等等。
分组之后,我们就会对物品的分类明晰了。
将珍贵而重要的物品留下,就如同对待亲戚、好友一样,经常要联系,才能保持亲密性。
不常用的却不能丢弃的物品,就像同学、同事一样,只需要在特定场合特定地点,相互保持联系就好。
需要丢弃的物品,就如快递员一样,需要他的时候,他会自动来找你。
物品,如果你要决定它的去向,那你不要急着下结论,何不先和它聊会天,看看它究竟属于你人际关系里的哪一类人。
确定了之后,再收拾你的房子也不迟。
不然当你随手把一个物品丢弃,可能你会失去一个好友,认真思考下吧。